每年的 11 月 14 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其宗旨是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醒悟。
这个日期的由来与一位叫班廷的加拿大人有关。1921 年,班廷首次发现胰岛素,对于那些依赖胰岛素治疗的 1 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它的发现意味着患者终于可以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为了纪念班廷的贡献和增强人们对糖尿病防治意识,联合国选择了班廷的生日——11 月 14 日作为「联合国糖尿病日」。
全世界每年因糖尿病而丧命的患者人数,与艾滋病导致的死亡人数不相上下。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全球约有 5.37 亿的糖尿病患者。
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达 1.41 亿人,发病率高达 12.8%,相当于每 10 个人里就有 1 例糖尿病患者,其中 90% 以上是 2 型糖尿病。
通常情况下,空腹血糖 ≥ 7.0 mmol/L,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 ≥ 11.1 mmol/L,即可确诊。
糖尿病一般分为两种类型:
1 型糖尿病
儿童和青少年较为常见,原因是患者体内不能有效产生胰岛素。
2 型糖尿病
35—40 岁以后较为常见。
除了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外,还兼有胰岛素抵抗弱的原因,也就是虽然分泌出大量胰岛素,但发挥的作用有限。
糖尿病的常见症状一般有:
口渴、尿频、容易饥饿、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疲劳、虚弱、视力模糊、头疼及头晕等。
不吃糖,就不会得糖尿病?
糖不仅指精制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还包括淀粉。如果不控制淀粉的摄入量,也不算严格意义上的「不吃糖」。
有糖尿病,就得控制喝水?
喝水多是糖尿病人体内缺水的表现,控制喝水反而会加重糖尿病,引起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
胰岛素,会使人上瘾?
这是一个谣言,胰岛素是人体自然分泌的激素,负责调节血糖水平。
对于 1 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他们的身体无法制造足够的胰岛素,因此需要定期从外部补充,以维持血糖的正常水平。
糖尿病,会遗传吗?
糖尿病有遗传倾向。
双亲均是糖尿病患者,其子女患病的几率为 5%;若双亲中仅一人有糖尿病,则子女患病几率更低,且常出现隔代遗传。
研究表明,糖尿病的遗传不是单一基因遗传,而是多基因突变。
糖尿病的遗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对糖尿病的易感性,也就是说,人体必须受到某些环境因素的影响,才能诱发糖尿病,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预防。
❶ 健康饮食:
• 远离含糖饮料:尽量选择白开水、无糖饮料、无糖咖啡。
• 限制人工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如白面包、白饭等。
• 限制摄入红肉:尽量食用更健康的蛋白质来源,如家禽、鱼等。
• 食用植物油、坚果油:可以提高人体肌肉中胰岛素受体对葡萄糖的接受度,有助于预防 2 型糖尿病。
❷ 控制体重:
肥胖是造成 2 型糖尿病的最大原因,肥胖者罹患糖尿病的机率,比正常体重者高 20 至 40 倍。
❸ 规律运动:
每天运动 30 分钟,每周坚持 5-6 次的频率,能提高肌肉利用胰岛素吸收葡萄糖的能力,也能舒缓一些制造胰岛素细胞的压力。
❹ 定期体检:
定期检查血糖,正常值为 3.89- 6.1 mmol/L,一旦超出正常值就需要引起重视,提前进行干预。
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大大降低发病风险,所以预防糖尿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