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5-02-21
原创

专家讲科普丨带您了解淋巴瘤

淋巴瘤发病率为血液肿瘤之首,我国淋巴瘤发病率为 6.41/10 万。它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疾病?患病了又该如何应对?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淋巴瘤?

人体的淋巴系统遍布全身各处,包含淋巴器官、淋巴组织和淋巴管道,主要负责清理体内的废弃物质和有害物质,并参与免疫反应。正常情况下,淋巴细胞发挥着重要的免疫作用,是身体的「守护者」;但当淋巴细胞在基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出现异常增殖,就会形成癌性肿瘤组织,进而压迫周围组织和器官,引发一系列症状和并发症,此时淋巴细胞就从「自己人」变成了「敌人」,淋巴瘤也就产生了。

二、病因探寻

淋巴瘤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1. 感染因素:EB 病毒、人类 T 细胞白血病病毒-1、幽门螺杆菌等的感染都可能与淋巴瘤的发生相关。

2. 免疫因素: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是重要的发病原因。

3. 理化因素:长期接触溶剂、皮革、染料、杀虫剂、除草剂等物质,以及长期处于高辐射环境,都可能增加患淋巴瘤的风险。

4. 遗传因素:淋巴瘤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常存在重现性的染色体缺失或扩增、易位和基因突变等遗传学异常,这些改变可引起癌基因的激活或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导致淋巴细胞恶性增殖。

三、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是淋巴瘤最常见的表现,多见于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其次为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有时还会压迫邻近组织器官,引起相应症状。

全身症状:患者常有发热、盗汗、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30%~40% 的患者以原因不明的持续发热为首发症状,约六分之一的患者还可有周期性发热,部分年轻女性患者可有局部及全身皮肤瘙痒,部分患者饮酒后会出现淋巴结疼痛。

四、疾病分型

1. 根据病理类型: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2. 根据细胞来源:可分为 B 细胞淋巴瘤和 T/NK 细胞淋巴瘤。

3. 根据生长模式:可分为惰性淋巴瘤、侵袭性淋巴瘤和高度侵袭性淋巴瘤。

五、治疗方式

淋巴瘤的治疗主要是以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肿瘤分期、病情严重程度、身体素质等情况,制定合适的个体化诊疗方案,以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实现治愈或延长生存期限,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也逐渐应用于淋巴瘤的治疗,与传统化疗联合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中医治疗淋巴瘤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作为西医治疗的有益补充。

六、预后情况

积极接受规范、合理的治疗,部分患者的病情可得到缓解,生活质量获得提高,寿命也可得以延长。但不同类型的患者,由于病情发展、治疗效果的不同,其预后情况也存在一定差异。

七、预防措施

1. 避免过度劳累:学会休息和释放压力,劳逸结合,保护淋巴系统。

2. 坚持锻炼,增强体质:每周进行 3—5 次,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规律作息,每晚入睡时间不晚于 23 点,调节免疫功能。

3. 少接触有毒化学品:少接触有机溶剂、杀虫剂、除草剂,每年染发不超过 2 次,新房充分通风再入住。

4. 及时治疗慢性炎症:遇到牙龈炎、皮肤感染等应及时治疗,控制长期慢性感染。

5. 定期体检:建议成年人每年进行一次体检,以便早期发现深层淋巴结肿大等异常情况。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