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做完胃肠镜检查后,得知胃里或肠子里长了息肉。有人会认为不是个事,不用理会。也有人内心一慌!听说息肉会癌变?到底用不用管?会不会癌变?该听谁的?当然是听医生的。多余的「肉」息肉是人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做完胃肠镜检查后,得知胃里或肠子里长了息肉。有人会认为不是个事,不用理会。也有人内心一慌!听说息肉会癌变?
到底用不用管?会不会癌变?
该听谁的?当然是听医生的。
多余的「肉」
息肉是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赘生物,简言之,多余的「肉」。
根据生长位置不同,名字也不相同,比如长在鼻子里叫鼻息肉,长在胃里叫胃息肉……总之,大名统称为息肉。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息肉大家族里不容小觑的胃肠息肉。
胃肠息肉从大小上说,小到几毫米,大到几厘米;从外观上看,有的像木耳,有的像山丘……
有时候,它仅仅是一块多余的「肉」,可有时候,它却是癌的「种子」。
到底是何种身份?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白阳秋解释,归根结底要看「本质」。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癌变。必须借助内镜检查及必要的病理分析才能明确息肉的「真面目」。
我们大体可以把息肉分为两大类: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
肿瘤性息肉
主要指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腺瘤性息肉就是传说中癌的「种子」,它会随着时间的延长发生癌变。
在理论上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通常为 5-15 年),最终有一天会癌变。
腺瘤性息肉
非肿瘤性息肉
主要是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等,一般不会癌变,但也不是 100% 不会癌变,如果这种息肉长得比较大、时间比较久,也有变成肿瘤性息肉的可能。
炎性息肉
胃息肉和肠息肉都比较常见,但相对来说,肠息肉的危害更大,因为这些地方的息肉 70% 为腺瘤性息肉。
而医学界早已有明确的定论:80%-95% 的大肠癌(包括直肠癌、结肠癌)是由大肠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的。
因此,一旦发现腺瘤性息肉,必须及时切除,千万别等!
危险的「肉」
「要是能听医生的话,发现结肠息肉的时候就切掉,也不会变成现在这样,要接受第二次外科手术。」这是一个让白阳秋十分惋惜的患者。
患者是以腹痛症状前来就诊的。
白阳秋询问病史得知,患者 5 年前有结肠癌切除史,既往术前内镜提示结肠癌合并结肠多发息肉,已行结肠癌切除术,后复查内镜,提示肠道仍存在多发息肉,医生建议他及时切除,因为结肠息肉癌变的风险较高。
可患者却听说息肉也要「长」个十几年才有可能癌变,毕竟是场手术,再缓缓吧。
近期他因为出现腹痛,急忙来省医就诊检查。
肠镜检查发现,患者既往未切除的肠息肉再次癌变,并且侵犯了大半个肠腔,已经无法内镜下切除,只能再次进行外科手术。
今年 46 岁的刘女士是主动要求体检加做胃肠镜的。
因为她心里实在是害怕,前几天,她的一个朋友刚被查出患了直肠癌。
如果能早检查、早发现,就不会发展成这样。
白阳秋为刘女士做了肠镜检查,的确发现了一个肠息肉,病理报告显示竟是可能发生癌变的腺瘤性息肉。
刘女士听从了医生的建议,在内镜下切除了息肉,及早「挖」掉了癌症的「种子」。
「临床上查出有胃肠息肉的患者不在少数,不怕他们胆战心惊太当回事,就怕他们心大不在意!」
白阳秋提醒,胃肠息肉通常是个「隐身高手」,它不像鼻息肉那样,因为造成鼻塞而被尽早发现,胃肠息肉患者绝大多数都没有任何症状。
少有患者会因为息肉被摩擦破或息肉较大,直到出现黑便、呕血、肠梗阻等症状时,才被偶然发现。
因此我们要定期通过做胃肠镜检查筛查。
尤其是有胃癌、结肠癌家族史,肥胖、久坐、爱吃烧烤、肥腻、烟酒嗜好等的高危人群,以及 45 岁以上的人群,建议每 5-10 年一定要做胃肠镜检查,排查癌前病变。
另外,切除息肉的患者也要注意有无腹痛、腹胀、便血、发热等,并遵医嘱,根据病理性质,按时复查。
作者简介
白阳秋,副主任医师,博士,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消化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青年委员,河南省医学会消化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秘书。
擅长各种原因肝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的内镜下治疗。发表文章 6 篇,获河南省医学科技成果进步奖一等奖 2 项。
*声明:本内容仅代表文章来源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