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的浩瀚星空中,每一颗病痛的星辰都渴望被点亮。近日,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胃肠肛门外科一区充分发挥团队智慧与协作精神,为一位深陷医疗困境的老年患者进行了医疗多学科会诊(MDT)和多学科 MDT 护理查房,为患者提供全面、综合的个性化治疗方案,点亮了生命的希望之光。
本次多学科会诊(MDT)讨论的是一位 86 岁的周爷爷。
今年 6 月,周爷爷被确诊为升结肠癌并腹壁浸润;8 月下旬因肿瘤退缩穿孔、出现严重腹腔感染入住我院胃肠肛门外科一区,经穿刺引流及积极抗感染后形成脓肿包裹局限。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心力衰竭、低蛋白血症、中度贫血等基础疾病,既往有 2 型糖尿病、左髋关节置换手术史,血实验结果:白细胞 14.56*109/L、C 反应蛋白 173.5 mg/L、血红蛋白 57 g/L(正常值为 110-160 g/L)、白蛋白 27.3 g/L(正常值为 40-55 g/L)。
因周爷爷病情急、基础病多且复杂,还存在高龄、营养状况差、有腹部放疗病史等情况,手术存在巨大风险因素。同时周爷爷情绪低落,对治愈失去信心,这无疑也会影响他的预后康复,治疗一度陷入困境……
面对如此棘手的病例,我院胃肠肛门外科一区副主任(主持工作)李德钢迅速响应,启动包含麻醉科、放射科、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肿瘤科、重症医学科等相关科室进行多学科会诊。
经过激烈讨论,多学科专家最终为周爷爷量身定制了一套当时对周爷爷最佳的治疗方案:
术前:积极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继续充分有效引流腹腔积液,复查心肺功能,锻炼肺功能,监测心肌酶,营养支持等。
确定手术方案:结肠肿瘤合并穿孔,必须手术切除。手术在保证安全及根治性切除的基础上,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冲洗干净腹腔;由于周爷爷有新辅助放疗,术中需注意回肠-横结肠吻合口质量,尽可能降低吻合口瘘风险,同时加强术后抗感染治疗。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质量关系患者康复程度。在护理部主任黄沂的主持下,大外科科护士长、血栓小组、静疗小组、伤口专科小组、中医专科小组、内心泌科/糖尿病专科小组、营养科、手术室、心血管内科二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四肢骨伤科等护理专家进行了多学科 MDT 护理查房。护理专家从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以及中医护理详细讨论并制定了护理方案。
这不仅是一场医学上的集结号,还是对生命尊严和医学无限可能的深刻诠释。
经精心筹备,周爷爷如期进行手术,团队在全麻下为周爷爷行腹腔镜右半结肠肿瘤切除术+肠粘连松解术。在麻醉科/手术室、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及重症医学科等相关科室积极努力配合下,手术获得圆满成功。
术后经过抗感染,静脉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结合中医护理技术如穴位按摩、揿针疗法、中药直肠滴入、穴位贴敷疗法、中药足浴等治疗加速康复,同时在李德钢和全科护理人员的鼓励下,周爷爷恢复坚强的意志力和战胜疾病的信心,没有出现任何术后并发症。
我院将继续致力实现不同学科的协作和优势整合,不断改善治疗效果,给肿瘤患者提供最优化、最受益的综合诊疗方案,让更多肿瘤患者迎来新的生机。
结肠癌并发肠穿孔是一种临床较常见的急重症。对于高龄患者来说,死亡率极高。而结直肠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死亡率居第四位,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呈年轻化。
结直肠癌早期症状通常不明显,部分患者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不成形或溏烂。当出现不全性肠梗阻时,可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现象,晚期会出现血性、脓性或粘液性粪便,贫血、消瘦等症状。
生活中,当出现大便性状及排便习惯改变、不明原因的便血、不明原因的腹痛、不明原因的消瘦、长期便秘或腹泻、反复腹胀、腹部有包块等情况,以及有肠癌家族史、有肠道慢性炎症病史患者,应进行肠癌筛查检查。
肠癌筛查以肠镜检查为主,能有效排除结直肠恶性肿瘤,及时发现息肉、腺瘤等癌前病变,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按要求定期复查。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