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10-27
原创

小婴儿喉咙「吼吼」响,仅仅是喉软骨发育不良吗?

只有 40 天大的小 U 出生后 20 来天,喉咙就出现了「吼吼」声,吃奶或者哭闹后尤其明显,妈妈听人讲,很多小孩小的时候都是这样子,是「喉软骨发育不良」,只要仔细喂养,长大一点自己就会好的,所以妈妈并没有带小 U 去看医生。

可是最近小 U 喉咙的「吼吼」声越来越厉害了,呼吸费劲,而且奶量也减少了,吃奶的时候还容易呛奶,看着小 U 难受的小脸,妈妈心疼不已,立即带着他来到了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急诊医生看到小 U 的呼吸情况,就立刻要求妈妈让他入住 PICU(儿童重症监护室)!小 U 很快入住了 PICU,李生成主任团队经过 电子喉镜、颈部 CT 等一系列检查评估,很快明确小 U 得的是一种叫做「声门下血管瘤」的病,不过幸运的是,这种病口服药物就可以很快控制。那么,「声门下血管瘤」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它有什么表现?它与喉软骨发育不良有什么不同?该怎么治疗?作为家长,遇到孩子喉咙「吼吼」响的情况,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问:声门下血管瘤是种什么样的疾病?

答: 婴幼儿 声门下血管瘤是先天性血管病变,具有 血管畸形 和 肿瘤 的双重特征,在出生后数周到数月开始的血管快速生长期形成,占先天性喉部畸形的 1.5%。50% 的声门下血管瘤患儿可同时伴有 皮肤血管瘤。

问:婴幼儿声门下血管瘤可能病因有:

答: 雌激素水平增高,瘤体中有增高的特异性雌激素受体;肥大细胞直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其病程发展包括 3 个阶段:、1 第 1 阶段为快速生长期,发生在出生后 6~18 个月;2、第 2 阶段为相对稳定期,可持续数月;3、第 3 阶段为自然消退期,一般持续数月至数年。由于声门下瘤体的快速生长导致 急性喉梗阻 的危险,如诊治不及时,死亡率极高,是新生儿期罕见的重症之一。

问:声门下血管瘤有什么表现?

答:声门下血管瘤虽然是先天性疾病,但患儿出生时一般无症状,无症状期约持续数周至数月。初诊时,患儿通常表现为 间歇性的喉喘鸣,易被误诊为急性喉炎或喉软化。随着肿瘤增大,其呼吸道梗阻症状随之出现并呈进行性加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 喝奶时呛咳、呼吸困难、喉喘鸣、发作性紫绀等,甚至出现急性喉梗阻。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电子支气管镜所见。小 U 出生时一切正常,但是生后 20 余天开始出现喉喘鸣表现,不到 20 天的时间明显加重,甚至出现喝奶时呛咳、呼吸困难的症状,根据这样的病史,并经过电子喉镜检查,小 U 最终确诊为声门下血管瘤。

问:声门下血管瘤与喉软骨发育不良有什么不同?

答: 如上文所述,声门下血管瘤为 胚胎期血管形成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先天性发育不良。 而喉软骨发育不良大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喉软骨软化症,是指吸气时声门上结构塌陷,其会导致吸气期喘鸣,可能的病因是:1、喉的支架软骨结构成熟延迟或「张力过低」;2、声门上有多余软组织;3、杓状会厌襞过短或紧绷;4、潜在神经肌肉疾病;5、声门上炎症或水肿。轻度喉软骨软化症患者尽管 呼吸时有杂音, 但其呼吸和喂食都很好。其喘息症状在上呼吸道感染时更明显。严重的喉软骨软化症则可导致 吸气时胸骨上或胸骨下凹陷、喂养不良、睡眠呼吸障碍以及生长迟滞。 对于其他方面健康的患儿,喉软骨软化症通常 随着儿童生长而逐渐消退, 绝大多数患儿 2 岁左右喘鸣音的声音可消失。诊断除依据症状及病史外,可在电子喉镜检查中进行判断。

问:声门下血管瘤该怎么治疗?

答:目前口服 普萘洛尔 是治疗婴幼儿声门下血管瘤的一线治疗方案。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副作用发生率较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心率减慢、低血压等,严重并发症很少发生。用药前需完善血糖、肝肾功能、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尽量在进食后给药。用药剂量为 1-3 mg/kg/d,分 3 次给药,从较低剂量开始,通过心率、血压和血糖监测逐渐增加剂量。建议用药至 19 月龄以上,2 岁时停药可能是最佳时机。

问:孩子喉喘鸣,家长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答:家长要注意孩子喉喘鸣的症状是在加重还是减轻,同时还应关注孩子吃奶的情况,比如吃奶的时候有无呛咳,吃奶量有没有减少,睡觉睡得安不安稳,有没有呼吸困难,体重有没有按照预期增长。如果有上述不好的情况,就需要立刻到专科医院就诊。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