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9-28
原创

社会行为培养准则, 教你养出「万人迷」宝宝

您是否遇到过这些问题?不给宝宝想要的玩具,宝宝就哭闹不止;喂宝宝吃饭总是满屋乱跑,饭没吃多少家长累的够呛;宝宝在家生龙活虎,一出门就判若两人、特别害羞;宝宝喜欢乱抢别人玩具,还喜欢揍别人...... 这些不好的无规则行为,都与宝宝的社会行为能力发育相关。

《儿童神经心理行为评定量表》包括大运动、语言、适应能力、精细动作及社会行为五项能区发育。

其中什么是社会行为使很多家长产生疑惑,根据不完全统计,90% 以上的家长没有这项能区培育发展概念,家长的不了解导致忽视孩子社会行为方面的培养,因此大多数孩子都存在该能区发育落后现象。

01 什么是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包含社会交往适应能力、独立自主的性格,在社会任何地方,都有必须遵守的秩序和原则,在家庭和幼儿园中也是一样,这种遵守社会团体规则的能力,就是社会交往适应力。

为了适应社会还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自我控制以及独立思考,学习谋生所需要的技能等。

同时也要注意孩子独立性格的养育,不要过于依赖父母,鼓励他们自己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及独自思考。

02 如何培养孩子社会交往适应能力?

8-10 个月的婴儿就要开始培养社会交往适应能力了。

1)延迟满足

当孩子要吃点心或要人抱时,父母要让他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得到满足,教会他在此之前只能等待。

如果孩子哭闹,而父母不耐烦了,立即答应他的要求,孩子就会学会只要一哭就可以达到目的;如果父母以后不答应要求,他就直哭闹到父母答应为止。

2)树立是非观念

要让孩子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教会孩子控制不正确的行为,诸如打人、抢别人的玩具或食物等,这是培养孩子社会适应能力最重要内容。

3)模仿和学习交往礼仪

和小伙伴玩时,要互相帮助,如交换玩具或有礼貌地借用玩具,然后按时归还;在幼儿园学会和同伴分享食物和玩具。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4)遵守规则

游戏是婴幼儿学习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方法。每一种游戏都有一定的规则,而许多积极向上的游戏本身就含有社会行为规范的演示和训练,在游戏的顺利开展和进行中,孩子自然而然地接纳了各种行为规范的约束,并迁移到真实的社会生活中。还可以通过让孩子观察和参与一些父母的日常家务劳动,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有序的生活规则,如先洗手后吃东西,先收拾玩具后出去玩等。这些小事都是培养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起点。

03 如何培养孩子独自自主的性格?

孩子 1 岁以后开始有了独立的能力,尝试着自己做些事情,从这时开始就要注意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

1)自我服务   这主要是指培养孩子具有一定的生活能力,如教孩子自己用勺吃饭,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学着洗手、洗脸等。孩子自我服务的活动是发展手的动作、锻炼技能的过程,是培养独立自主性格的过程,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业和生活,对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都是十分有益的。

02)减少依赖感

比如,对待孩子摔跤的处理,孩子摔倒后,家长不要大惊小怪,马上把孩子抱起来,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应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即依靠自己的力量而不依赖别人。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