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下简称「同济医院」)作为上海市普陀区唯一一家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建筑面积仅 10.5 万平方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下简称「同济医院」)作为上海市普陀区唯一一家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建筑面积仅 10.5 万平方米,却承担着周边约 400 万居民的医疗救治工作。
同济医院由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于 1900 年创建。世事变迁,几经周折,1991 年建成的甘泉医院承载同济百年医学品牌,于 2000 年新世纪伊始汇入同济大学,更名为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同济医院这个名字再一次竖立在上海这片土地上、承载同济大学重振同济医科的责任与使命,开始崭新的征程。
历经 30 余载,在上海同济大学与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的共同管理和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同济医院承载百年医学梦想,在上海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展现了同济人同舟共济、奋力拼搏的精神。
抓实抓细,精准防控
今年 3 月 1 日,同济医院首例新冠阳性患者确诊,之后,上海进入长达数月的全面疫情防控状态。作为一家公立医院,做好日常患者的诊疗工作是基本,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更是义不容辞。对于才上任 3 个月的程院长来说,这是一次检验,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同济医院位于上海人口密集程度较高的普陀区。疫情肆虐,急诊患者骤增,现有的空间无法容纳大量的就诊患者,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有序完成救治工作,还要保障医患不被感染,这是对管理者的首个考验。在程院长的带领下,经过反复研究与可行性论证,同济医院通过搭建临时帐篷和集装箱的方式开设了第二急诊,有效解决了诊疗空间不足的问题。同时,医院通过优化就诊流程,分流留观患者,增设急诊住院病区,将疑似阳性患者送入急诊缓冲区,将阳性患者送至负压隔离留观病房等多种举措有效解决了医患安全就诊的问题。
因人流量较大,门诊也成为疫情防控期间医院管理的重点区域。同济医院严格按照上海市卫健委要求,从门诊入口开始,通过健康码、场所码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式,做到精准分流、精细化管理。对于住院患者,通过入门口、楼宇口、病房门口三道门的硬隔离,对患者家属、陪护人员进行强化管理。同时病房区域全员进行 24 小时核酸检测,帮助医院及时监测疫情变化。
在这次疫情中,同济医院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落实落细各项措施,通过科学精准的防控,在上海保卫战中为人民群众守住了病毒传播的最后一道防线。
瞄准关键指标,医教研全面发展
由国家卫健委组织开展,从 2018 年开始的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因其科学性与权威性而被称为「国考」。2022 年,在「国考」基础上,国家卫健委又提出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这些配套举措都在助力推进公立医院的改革和发展。程英升院长表示,在新时期,国家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过去的规模扩张到当前的提质增效,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公立医院如何在变革中保持核心竞争力,这是对管理者的又一考验。
目前,上海正致力于建设亚洲医学中心。面对越来越高的要求,程英升院长指出,公立医院需要更多关注高质量发展关键指标,包括数量和质量。同济医院除在急诊建设胸痛、卒中、创伤、危重症、妇科、儿科中心外,还设置了献血和输血中心。为提高门诊疑难患者占比,充分发挥城市医联体功能,同济医院同时开设多学科诊疗(MDT)门诊,提高疑难病例的诊断准确率及有效治疗的及时性。
对住院患者,除加强考核疑难、重大疾病占比外,还提升三/四级手术占比、微创手术占比、手术患者在住院患者中的占比等。高起点决定高定位,作为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医学品牌,同济医院对教学和科研也有更高的追求。同济医院承担多项国家级课题、发表多篇 SCI 论文,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多项奖项,积极参与制定和发布相关共识与指南。同时,积极打造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省部级质控中心等,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不遗余力。
优势学科做引领,特色学科同发展
程院长将学科之于医院比作家庭之于社会,他表示,学科建设是医院的立院之本,学科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医院的整体发展。
同济医院从建院开始就开设了精神医学,目前设有急诊、门诊和病房,是上海市唯一拥有精神医学整建制学科的医院,也是国家精神医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医学拥有良好的学科基础,也取得多项科研成果。骨科是同济医院重点建设的第二大学科,早期专注在骨肿瘤领域,近 10 年来在脊柱外科技术研究、临床应用和转化方面进行了更多探索。目前已经建有「脊柱脊髓损伤再生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精神医学一并成为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重点学科,获得国家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项。同时,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相关研究的优秀论文,在临床转化方面取得了优秀成绩。
医院高质量发展重点就在于学科的高质量发展,同济医院通过优势突出的重点学科做引领,由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外科、普通外科、血液内科等特色学科做支撑,同时普通学科协同发展的策略,在医教研全面发展下医院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务实笃行共奋进,凝心聚力向前行
医院管理是一套复杂的体系,对管理者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城市,对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有更高的标准。程英升院长早期从事放射诊断和介入医学,在专业研究方面功底深厚,且在早期从事医学工作时就参与了医院的管理工作,并不断努力学习,获得了上海交通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学位。经过三年管理专业深入的学习和长期临床一线工作的实践,程院长对医院管理有他独到的见解。
程院长认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在具备深厚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经验的同时,还要具备战略思维和较强的把控能力。作为医院的领导者,首先要有宏观战略思维,对医院有清晰的认知和准确的定位,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引领。面对疫情,公立医院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又要保证正常诊疗活动不受影响。在全面了解医院的历史、现状、人才结构、运行模式等情况后,程院长带领团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在疫情防控要求下,针对医院具体情况开展因地制宜的应对方法,让医院在疫情的影响下保持有序的运行。
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医院的发展需要团队,尤其是管理层,是医院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提高管理层的战斗力也是医院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经过疫情这一年,在程院长的带领和大家共同努力下,同济医院的工作效率显著提升,「今天的事再晚也是早,明天的事再早也是晚」,程院长的这句口头禅已成为同济执行力的内涵体现。经过疫情的考验,管理层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升,依靠拼搏奋斗的精神,在这一年中解决了许多过去无法解决的问题,啃动了过去无法啃动的骨头,让医院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在采访最后,程院长表示疫情防控工作还没有结束,同济医院还将面对更多的挑战,是挑战也是机遇,无论疫情怎样,同济医院都将站在新的起点上,科学谋划,创新实干,将同济医院构建成一所与同济大学影响力匹配的附属医院。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