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3-22
原创

西安交大一附院​刘昌教授课题组受邀在 Nature 发表重要研究评述文章

西安交大一附院​刘昌教授课题组受邀在 Nature 发表重要研究评述文章

甲烷是自然界含碳量最小,含氢量最大的烃,也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其生物应用广泛。《自然》( Nature ) 杂志于 2022 年 3 月 9 日在线刊登了德国海德堡大学弗兰克·开普勒(Frank Keppler)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现所有活细胞内可能均存在一种非酶促的活性氧自由基 (ROS) 驱动的甲烷产生模式,此机制仅与活性氧、铁和甲基供体相关。

该研究彻底颠覆了甲烷只在严格厌氧环境下由产甲烷古菌经酶促反应产生的传统认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昌教授课题组张靖垚副研究员受 Nature 杂志邀请,作为审稿专家,参与了整个论文发表过程。

西安交大一附院​刘昌教授课题组受邀在 Nature 发表重要研究评述文章

此外,刘昌教授团队受《自然》( Nature ) 杂志邀请,针对活细胞内的甲烷形成机制发表了重要分析与评述。在弗兰克·开普勒(Frank Keppler)教授团队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课题组前期成果提出:

1. 机体释放的甲烷是生物体内 ROS 水平的间接标志物,通过检测呼吸、血液或组织中的甲烷水平可反应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在体外诊断领域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2.ROS 驱动的甲烷产生过程是机体对抗氧化应激的一种内源性保护机制;

3. 外源性摄入甲烷(吸入甲烷气体、饮用富甲烷水等)可以通过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水平来发挥辅助治疗作用,在临床应用及大健康方面可能具有一定价值。

课题组在文章中率先提出了内外源性甲烷的生物效应,及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该文章在 2022 年 3 月 9 日以《甲烷可在所有活体生物中产生》「Methane might be made by all living organisms」为题发表在《自然》(Nature)上的新闻与观点(News & Views)专栏。该专栏近 10 年来共计发表约 20 余篇来自中国大陆学者(团队)的评述论文,此次亦为西安交通大学首次在 Nature 的新闻与观点(News & Views)专栏发表论文,作者均来自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西安交大一附院​刘昌教授课题组受邀在 Nature 发表重要研究评述文章
刘昌 教授
西安交大一附院​刘昌教授课题组受邀在 Nature 发表重要研究评述文章
张靖垚 副研究员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