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派来帮您
01 血液传播
比如,输入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或血制品,或者在医疗操作过程中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如注射器、牙钻、内窥镜等),这些器械上如果沾染了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再用于其他人,就可能会导致病毒传播。此外,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导致皮肤黏膜破损的个人用品,也会增加血液传播的风险。因为在剃须或刷牙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微小的伤口,使病毒有机会进入健康人的血液。
02 母婴传播
患有乙肝的母亲在怀孕、分娩或产后哺乳过程中,都有可能将病毒传播给婴儿。在孕期,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分娩过程中,婴儿接触到母亲的血液、羊水等含有病毒的体液也可能被感染;产后哺乳时,如果母亲的乳头破裂出血,婴儿口腔黏膜有破损,乙肝病毒也可能通过破损处进入婴儿体内。
03 性接触传播
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病毒可以通过破损的黏膜(如阴道、直肠黏膜等)进入健康人体内。在性活动过程中,这些黏膜很容易因为摩擦等原因出现微小破损,为病毒传播提供了机会。
乙肝有没有症状,和它的传染性无关,即使没有症状也可能会传染给别人。
这是因为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有一个比较复杂的疾病过程。在感染初期或者病毒携带状态下,很多人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只有很轻微的、容易被忽视的症状,如轻度的乏力、食欲减退等。但是,没有症状并不代表病毒不在体内复制,也不代表没有传染性。只要体内存在乙肝病毒,并且病毒处于活跃复制状态,就有传染性。
判断乙肝传染性的高低,只有通过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如乙肝两对半: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 e 抗原、乙肝 e 抗体、乙肝核心抗体)和乙肝病毒 DNA 载量等指标,才能准确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乙肝病毒以及病毒的复制活跃程度和传染性强弱。例如,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 e 抗原阳性、乙肝病毒 DNA 载量高的人,其传染性相对较强。
所以,对于没有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仍然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避免病毒传播给他人。同时,周围的人群也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来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