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华厦眼科集团
60 岁是一个人的职业分水岭,大多数人将止步于此。而成都爱迪眼科医院院长胡玉章教授,六旬正青春。十年前,他从体制内转身,创办爱迪眼科,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仅用 8 年时间,带领爱迪晋级三甲!
他的身上有多重光环,川大华西医院眼底玻切手术奠基人,视网膜玻璃体手术领军人,爱迪眼科创院院长……但他已不属于华西,也不仅仅属于爱迪,他属于他的万千患者。
胡老精神矍铄,腰板笔直,步速快捷,只是岁月不居,华发早生。
在川大华西医院眼科从医执教近 40 余年,他始终认为,一旦选择从医,就要对得起曾经庄严许下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治病救人,一生忠诚。因此,他勤于钻研,勇于创新,成为华西医院眼底玻切手术奠基人,并培养了数十位眼底病手术医师。
彼时,能做眼底手术的医院和医生不多,许多病情紧急的患者由于没能挂到号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于此,胡老深感内疚。在许多个午夜梦回的时候,他总会在心里反复摩挲自己的梦想——创办一家眼科全科医院,让更多眼病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治疗,不再等「瞎」。
2013 年,他联合国内十余位知名眼科专家,创办成都爱迪眼科医院,终于实现自己的梦想。从此,开启了他的第二主场。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视网膜脱离可以申请直升机救援,目的是抢最佳治疗时间——「黄金 72 小时」。然而,在爱迪眼科建院初期,省内能实施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医生还不到 20 人,加之设备短缺,大部分视网膜脱离病人得不到及时救治,视力遭到不可挽回的损伤,甚至永远失明。
为了践行「不让一个患者等瞎」的承诺,胡老领衔的眼底病专家团队,开通了国内首条「视网膜脱离绿色急救通道」,为视网膜脱离患者实施紧急抢救、治疗和手术。当他和周波主任完成第一台视网膜脱离手术后,以这台手术为标志,吹响了爱迪崛起的号角!至今,这条绿色通道已为数千视网膜脱离患者留住光明。
胡老从年轻时就秉持严谨的治学态度,孜孜不倦、刨根问底的精神让他在眼底病领域取得极高造诣。他深知,所有的成绩都不是「混」出来的,必须沉下心性,不断武装自己。他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因此对后辈的成长,充满期待,也要求严苛。
打造学习型医院,是胡老对爱迪眼科的顶层设计。周四晨课,是全体医护雷打不动的必修项。最初,总有人缺席,他知道后要求按章重罚。他说,惩罚不是目的,但如果没有机制约束,人的惰性就会相互传染,小则个人散漫,大则医院溃败。此风不可长!
治学严谨,治病求根,是大家对胡老的公认评价。张承(化名)是一名视网膜脱离患者。12 岁那年,在胡玉章教授的精心治疗下,他的眼睛终于保住了。今年 39 岁的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27 年来,被大学录取的喜悦、结婚时的幸福、为人父后的成长,他都第一时间和胡老分享。「他已经不仅仅是我的医生,我也不仅仅是他的患者。从华西到爱迪,一路呵护,年年复查,他就是我的亲人……」
这样一位治学严谨、行事果决的长者,其实也有柔情一面。胡老对待员工和蔼可亲,会关心下属的家庭情况,甚至细致地关注员工们的一日三餐。每周四的晨课,他都会提前让餐饮部安排好大家的早餐。
从建院之初,他就特别在意员工的衣食住行。在建院十周年之际,他曾写过一篇《盒饭》,深情回忆医院发展「变迁史」——「被压得皱巴巴的饭盒里,是简单的蔬菜和可怜的几片荤菜,没有色,更谈不上味。或站或靠或席地而坐,大家匆忙吃起来,不敢怠慢,因为下午还有工作要干。创业的艰辛历历在目,苦并快乐着……」
胡老曾接诊过一位罕见病患者。牵牛花综合征,这种病的概率仅十万分之一,却发生在了一位 10 岁小男孩身上。牵牛花综合征是视乳头先天发育异常,因眼底形态表现酷似一朵盛开的牵牛花而得名。名字很美丽,却是一朵带来厄运的「罂粟花」。孩子的父亲带着他跑遍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10 多家医院,但都无功而返,表示所有治疗只能暂时延缓病症,孩子失明只是时间问题。
抱着最后的希望,父亲带着孩子来到爱迪眼科。经诊断,胡老发现孩子右眼视力 0.04,左眼仅存光感,若不尽快手术,则会导致眼球萎缩,其后果甚至要摘除眼球。为了挽救孩子的视力,爱迪眼科启动了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应急机制,胡老走进手术室,经过长达 9 个小时的复杂手术,孩子脱离的视网膜顺利复位,眼球摘除危机解除。
胡老的博学,以及成功开展上万例的玻切手术,让他对各种复杂眼底疾病早已见惯不惊。在国家级医学期刊《眼科学报》2021 年第十期的封面,胡老曾发表过一篇名为《眼底繁花》的论著。一名男性罹患致盲性眼病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我的眼睛突然看不清东西了,总觉得眼前有大片黑影在飘……」患者就诊时眼泛泪光。
「这名患者是严重的免疫功能低下。他还年轻,如果就此失去视力,将加剧他的不幸……」当晚,胡老心绪难平,赋诗记录了他当时的心境——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两泉湛湛春秋水,不复明眸度流年。在胡老的精心治疗下,患者康复。此后,胡老将该病案整理成文,并为作品冠名《繁华落尽——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发表在国家级医学期刊《眼科学报》,分享给同行,以期拯救更多相关疾病患者。
60 岁,大多数人已经开始颐养天年,或种花养草,或含饴弄孙。而六旬开外的胡老,胸中那颗纯粹的医者仁心,一刻也没有「颐养天年」的打算。他以「苦并快乐着」的精神,决定带领在稳步发展中的爱迪开启「三甲梦想」。
行胜于言!2021 年 4 月,爱迪眼科成功晋级三甲。医院管理升级、学科建设升级、专家结构升级、服务质量升级、公益援助升级、学术交流升级……此刻,距离爱迪眼科成立刚刚八个年头。
喜悦之余,胡老在夜深人静时写成《爱迪礼赞》。他说,人的一生,一定要有一段回想起来热泪盈眶的日子!时光汩汩,洇漫着情愫。那些「冲锋」的岁月,胡老感动了爱迪所有人,也感动了他自己……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站在「三甲」的新高度,胡老依然壮心不已,他多次向全体爱迪人袒露自己的心迹:北京同仁,川大华西,是爱迪眼科的标杆!
传奇并不遥远,只需让大爱延续。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