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院40周年,季加孚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创求是之名。
竺可桢先生在题为《求是精神与牺牲精神》的演讲中这样阐述:「求是的路径,《中庸》说得最好,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单是博学、审问还不够,必须深思熟虑,自出心裁,独著只眼,来研究是非得失。」求学如此,行医亦如此。做医者,从医 30 余载,季加孚院长常行求是之事;掌医事,建院 40 周年,他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简称北肿)创求是之名。
同工同酬:为医者价值正名
随着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居民医保覆盖率日益提高,人们的就医需求某种程度上得以释放。但随之医院的工作量也日益增长,仅仅是编制内人员已难以满足正常的医疗工作需求,需要通过招聘合同制员工来缓解沉重的医疗负荷。
谈到编制问题时,季加孚院长指出,长久以来,编制内外职工的双轨管理模式较好地缓解了医疗工作的饱和状态。但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仍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未对现行的薪酬政策、制度进行制定和修改,同工不同酬、职称晋升受阻等问题,始终困扰着合同制员工。
北肿自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也聘用了大量非在编职工,从事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等工作。目前,医院已签订劳动合同的非在编职工 812 人,占全院职工总数的 39.9%。为了稳定人才队伍,调动团队积极性,确保医疗水平和医疗安全,北肿着手进行人事管理改革。以季加孚院长为核心的院领导班子通过薪酬管理调整、福利待遇管理、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管理,逐步实现了院内不同编制人员完全同工同酬。
薪酬调整方面,北肿自 2008 年起将非在编职工工资纳入到全院的岗位绩效工资体系,工资水平根据职工的学历、职称、履行岗位职责、实现工作目标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2010 年,医院陆续给非在编职工增加了各项津补贴,进一步提高工资水平。同时,非在编职工绩效奖金也按照在编职工的标准发放。
2014 年 10 月,医院在国家规定要求之外,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主动参照在编职工标准,同步调整了非在编职工基本工资标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等薪酬。
此外,北肿除为非在编职工及时、足额缴纳「五险一金」,还为他们缴纳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使其日常的门急诊及住院医疗费用达到零起付线报销,基本医疗保险未报销部分还可再报销 80%。在 2012 年 1 月 1 日生育保险全覆盖之前,医院还为非京籍女职工报销 85% 的生育费用。医院规定,非在编职工可享受各种假期,包括带薪年休假、产假、探亲假等法定休假。自 2013 年起,非在编职工与在编职工同等享受每年 10 个工作日的教学假。
而对于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北肿非在编职工入职后可与在编职工同样享有参加北京大学医学部职称评定资格,并按评定后的职称兑现工资。同时,北肿根据中组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及《北京大学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办法》的文件精神,制定了《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中层干部选拔任用管理规定(试行)》,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对非在编职工一视同仁。现在已有部分优秀的非在编职工担任了科室主任、护士长、党支部委员、团支部书记等职务。
北肿同工同酬人事管理体制实施八年来,逐渐消除了编制内外差异,提高了非在编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同时,促进了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提升,各项业务指标得到进一步提高。 其中,医院的年门诊人次由 2010 年的 28.7 万提高到 2015 年的 55.6 万;年出院人次由 2010 年的 2.45 万提高到 2015 年的 5.22 万;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则由 2010 年的 11.2 天降低至 2015 年的 5.17 天。
图1 季加孚院长门诊
作为北肿的管理者、同工同酬体制的践行者,季加孚院长认为,所谓同工同酬背后实际体现的是对医务工作者工作成绩的基本肯定和职业价值的绝对尊重。同时,对于医生价值的肯定不仅限于待遇的平等对待,同等执业、学习机会的给与也是人才管理必须考量的内容。
2013 年,季加孚院长带领团队代表中国,经过不懈努力争得 2017 年第十二届世界胃癌大会的主办权,标志着我国在胃癌诊治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获得了世界同行的认可。
季加孚院长告诉丁香园,胃癌大会将汇集世界各国优秀人才,它不仅是一个学术交流平台,更是一个青年医生成长的平台,近年来,北肿一直在为青年医生成长寻求各种各样的平台。同工同酬,一视同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是医院人才战略的落地实践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切实执行。
MDT: 为「一站式」学科助力
随着医学技术不断提高,学科分类越来越细,但专业的细化也会带来一定的弊端,比如各科医生各自为战。但现代医学发展较快,任何一个医生不可能对各个领域都了如指掌,这种知识隔阂和各自为战的传统模式,「受伤」的是患者。因而,疾病诊疗需要一个团队间合作体系的建立。
季加孚院长介绍道,基于这样的背景,国外医学界逐步发展出了多学科诊疗模式(MDT)。MDT 即通过在确保正确诊断和准确评估的基础上,整合应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如外科手术、药物化疗、靶向治疗、超声介入治疗、放射治疗等),提出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继而由相关学科单独或多学科联合执行该治疗方案。
肿瘤的诊治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肿瘤外科、内科、放疗科、介入科及影像病理检验基础医学等各学科积极参与。在 2004~2005 年,我国部分医院开始了对肿瘤 MDT 的探索,到如今,MDT 已成为中国肿瘤治疗的主流趋势。北肿是国内最早对肿瘤实施 MDT 的医院之一。
自 2005 年起北肿陆续创建了多个学科的 MDT 团队,包括肺癌的多学科协作组,消化道两个亚科的 MDT。当时为了开展 MDT,还特地派出三位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团队赴美国 MD 安德森肿瘤中心学习。后来由于诊疗需求的增加,2009 年北肿将消化道两亚科的 MDT 合并成了消化系统肿瘤 MDT,2011 年,北肿又成立了疼痛与症状控制多学科协作组,2014 年成立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学科协作组。截至目前,该协作组已为近 3000 例患者提供多学科规范化诊疗。
图2 在2015年第十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上,北肿成立国内首个软组织与腹膜后肿瘤中心
季加孚院长告诉丁香园,MDT 不仅有效推动了学科的发展,同时给患者带来了切实获益,主要表现在医疗的可及性、可支付性以及患者的安全。所谓可及性即让患者得到方便,第一时间得到救治;可支付性包括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患者就医整个医疗活动中能够第一时间接触到很多专家,让专家做出共同的判断,找到最佳治疗点;同时,加强了医院各个科室的沟通、协作能力。
例如,由于影像科医生工作中从未接触过消化道肿瘤腹膜转移,因而过去无法判断一些微小的转移灶的特点。开展 MDT 后,他们有机会参观手术,更直观地进行学习。腹膜种植转移中白细胞阳性在胃癌的发现的阳性率大于百分之二十,在影像学则百分之十几。由于多科室合作以后,大部分患者通过影像学得以诊断,大大降低了腹腔镜探查的比例。
图3 2012年,季加孚院长与英国卡迪夫大学校长,2007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马丁·埃文斯爵士(Sir Martin John Evans)签署合作协议,双方成立联合研究所,并在多个领域进行合作。
医疗+互联网:为「新医疗时代」求索
随着信息大爆炸,海量数据的产生,互联网大数据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现象。自从 2014 年以来,互联网以势如破竹之势加速进入医疗领域,中国移动医疗产业现正处于市场启动阶段。《中国移动医疗市场专题研究报告 2015》指出,「移动医疗在未来 3 年将呈现爆发式增长,预计到 2017 年,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 200 亿元,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
当各界人士在「互联网+医疗」与「医疗+互联网」之间争执不下时,季加孚院长对丁香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医疗+互联网」更符合「新医疗时代」的医疗诉求: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不能把一个工具凌驾于医疗主体之上。
医疗是给人看病,不是给人传递信息,但是通过传递信息,可以快速提高医疗的可及性、可支付性、患者的安全性以及诊疗过程中的公开透明度。但新媒体的优势即使再多,也改变不了医疗本质的东西,如果过度强调互联网,则会舍本逐末。因而,「医疗+互联网」的宗旨是回归医疗本质,协助医疗体系各环节维护医疗大环境,做放心医疗。
同时,季加孚院长以目前世界最大的民营医院阿波罗医院为例,力证一点:安全与质量重于一切,医疗本身没有捷径可走。阿波罗医院体系,一直以便捷、便宜为显著特色,在美国做心脏停跳搭桥手术需要 25~30 万美金,在阿波罗医院只需要 5000 美金,且医疗水平不低于美国。心脏停跳手术后复跳,有停跳的风险,但阿波罗医院搭桥革新了这一技术,实行心脏不停跳手术。医疗技术创新的同时,医疗成本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因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秀医生执业和患者就医。
而互联网在医疗领域发展的最终路径依然取决于政策和市场需求之间的调适。市场需求更倾向三甲医院的服务,而现行政策无法支撑不断攀升的高昂医疗费用,同时面临着三甲以下医院患者分流需求与用户很难信任基层医疗机构的矛盾。
季加孚院长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BiMBA 商学院「智汇」论坛中这样讲道,一方面,互联网通过技术的手段帮助各方进行精细化管理,例如支付方及各层级医疗机构自身的成本控制,降低患者就医费用;另一方面,监控各层级医院的医疗行为,推动多层级医疗机构的协同。
总之,互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发展不是简单的数据存储或双方博弈,而是在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引导下进一步相互融合,以达到市场整体供给的完善和提升。
求者,追求也,是者,真也。从医,季加孚院长靠着探究医学真谛的拳拳之心面对临床工作;管理,他凭着追求为医为政之本质的一腔热血积极拓宽思路,为医者的职业发展保驾护航。无论是同工同酬的起航落地,还是 MDT 多学科联动诊疗模式的创新,或者是「新医疗时代」的新路求索,他始终践行着医者是医疗的主体,「以人为本」的求是之道。
图4 丁香园创始人兼董事长李天天访谈季加孚院长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