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多岁的李女士(化名),是一个 3 岁孩子的宝妈。有一天,正在做家务的她,突然感到右乳上方一阵刺痛。
稍微休息之后,李女士似乎感到疼痛减轻了,以为是自己的老毛病「乳腺增生」又犯了,便没在意。可是,一个星期过去了,她感觉疼痛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消失,反而加重了,而且在疼痛的位置摸到了一个硬块。
平时很关注乳腺健康的李女士,一下子重视了起来,她立即赶到当地医院乳腺科进行了检查。当地医生考虑是一种非哺乳期发生的特殊乳腺炎症,告知她这种炎症容易迁延不愈、病程长,易复发,而且可能导致乳房皮肤破溃、外观毁损,建议她到上级专业的医院进行诊治。
「断奶都两年了,不是哺乳期,乳腺也会发炎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李女士在当地医生的推荐下,来到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省妇女儿童医院)乳腺一科就诊。
乳腺一科主任张彦武教授详细询问了李女士的发病情况,结合前期的检查结果,考虑李女士患「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可能性大,建议进行空芯针穿刺活检明确诊断。果然,活检病理证实了医生的判断。
查明病因后,患者接受了针对性的手术和药物治疗,治疗效果良好,既帮助患者解决了病痛,又避免了乳房外观的改变。
对于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郑大三附院专家为大家讲解相关科普知识。
什么是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是非哺乳期发生的乳腺炎中常见的一种类型,是局限于乳腺小叶、以形成肉芽肿为主要特征的乳腺炎症性疾病。
传统观点认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但是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该疾病好发于育龄期的经产妇女,高发年龄为 28~40 岁,多在断乳后数月或数年内发病。在乳腺肿块基础上可继发脓肿,脓肿破溃可形成乳腺瘘管、窦道或者溃疡,经久不愈。
为什么会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目前,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较公认的致病因素有:乳房的钝挫外伤、特殊致病菌感染、长期口服避孕药、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高泌乳素血症、乳头内陷及哺乳期积乳等导致的哺乳障碍史。
如何诊断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乳腺疾病常规的检查手段有超声、钼靶、乳腺磁共振等,但是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影像学的检查并没有特异性,而且与乳腺癌相似,有时会误诊。
该疾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特殊的炎症极少引起一般炎症伴随的发热,患者体温多正常。更特征性的表现是,这种发病于乳房局部的疾病,竟然会伴随下肢的结节性红斑和多发的关节痛。
虽然有这些特征性表现高度提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可能,但是最终明确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进行组织活检病理检查。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如何治疗?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手术治疗、激素治疗、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医药治疗、乳管灌洗治疗等。郑大三附院乳腺一科采用「三明治疗法」可降低复发率。
如何预防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建议女性尽早矫正乳头内陷、做好乳头乳晕区的卫生;避免乳房外伤;及时治疗高泌乳素血症;减少口服避孕药物;保持良好身心状态等,可降低该病的发生风险。
另外,提高对这种炎症的认识和警惕性,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不仅能提高治愈率,而且可以减少手术创伤、更好地保留乳房外观。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