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3 日,刚刚经历心脏介入手术的张老(化名)躺在心内科病床上,他感觉自己呼吸顺畅了,胸口使他无法呼吸的压迫感消失了,更惊喜的是,印象中令人生畏的心脏手术仅在他腿上留下一个针眼大小的伤口就完成了。
心脏有个「洞」
今年 72 岁的张老家住华阳镇,9 月初,因反复出现活动后胸闷、心慌、气喘,伴双下肢水肿进行性加重一月,前来句容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刘俊主任查体问诊后,在聆听张老叙说病情的同时,心里便有了判断,结合心超及心电图检查结果明确:张老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心房颤动,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心功能只有三级。
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若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患者心脏扩大,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危及生命。
心脏手术,一直是风险最高、技术最复杂的外科手术。传统外科手术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开刀,需要借助建立体外循环让心脏短时间停跳,打开心脏进行修补治疗。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开胸手术、体外循环,每一个操作都会对患者造成不小的损伤。
经皮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利用导丝将鞘管及封堵伞通过患者右侧股静脉的血管送到心脏缺损处进行封堵缺损的「破洞」,帮助患者恢复正常血液循环途径。这种手术创伤性小,又能免除外科开刀之苦,且疗效好。但需要手术医生技术熟练且细心,否则可能会导致心脏骤停,甚至致命。
介入来封堵
此时张老已出现明显心衰症状,考虑患者高龄难以承受传统外科手术带来的冲击,刘俊主任为张老制定了个性化药物治疗方案,给予速尿、螺内酯、利伐沙班等治疗,同时结合张老的全身情况,建议行创伤小的经皮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张老表示回家商量后决定。一个月后,张老抱着希望回到医院,同意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
术前专家团队进行了充分的术前讨论和精心准备,在排除无左心耳、左心房血栓等因素后,10 月 13 日,张老在局麻下行经皮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张浩主任医师(江苏省人民医院)和刘俊主任进行操作,在超声团队及介入护理团队的默契配合下,右股静脉穿刺、送入导管、交换导丝、输送鞘管、释放封堵器一气呵成,35 分钟,手术成功。
术后心脏超声显示血液反流明显好转,术后张老恢复良好,胸闷、气喘消失,第二天就能下床行走,10 月 17 日康复出院。
此例手术的成功实现了我市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零」的突破,标志着我院心血管内科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在心脏病介入治疗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