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政
众所周知,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麻醉科医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麻醉医生日常选用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穿刺较多。不过,这次我们却遇到了一个新挑战。
9 月 9 日上午,我和王龙平副主任医师正在准备一台「腹腔镜下结肠部分切除术」手术。患者入室后完成常规监护,并于超声引导下完成「桡动脉穿刺置管」,正在进行有创血压监测,当我们完成麻醉诱导及气管内插管后,准备常规进行「颈内静脉穿刺」。
这时,普外科赵柯副主任医师阻止了我们。他说:「颈内静脉穿刺的导管固定于患者颈部,给清醒患者的头颈部活动和护理带来不便,还容易发生感染,有没有其他静脉血管可以选择呢?」
「其他静脉血管?锁骨下静脉穿刺点位置较深,出血不易按压,而股静脉穿刺对于清醒的患者而言不便感较颈内静脉更甚。」正在我感觉棘手之际,王龙平医生回答说:「小菜一碟!推 B 超机过来!这次我们搞一个你们都没见过的——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术。」
腋静脉由肱静脉延续而成,在第一肋外侧缘接续为锁骨下静脉,以胸小肌上下缘为界,分为三段,最佳穿刺部位一般为第三段,即胸小肌上缘至第一肋外侧缘这一段,第三段腋静脉解剖相对固定,没有胸小肌覆盖,只有相对菲薄的胸大肌,且在第一肋腋动脉和腋静脉被前斜角肌隔开,两者距离相对较远。
穿刺前选择超声定位,既可以明确腋静脉与腋动脉的解剖关系,避免穿刺误入动脉,又可以指导穿刺的进针入路,可视化穿刺比盲穿及经验性穿刺的首次成功率高很多。
整个穿刺过程非常顺利,固定后,导管位于患者右侧胸部,成功解决了患者的输液难题,对患者日常活动和护理的影响也降至最低,患者及家属非常满意。
总结一下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优势:
1、腋静脉解剖位置相对固定,穿刺成功率高。有文献报道,心跳骤停进行 CPR 的患者,腋静脉仍然充盈,可以穿刺进行深静脉用药抢救。
2、相对于锁骨下静脉穿刺来说,穿刺出血和拔除导管后容易压迫止血。
3、超声可视化引导下,穿破胸膜引起气胸的概率很低。
4、适用于气管切开、头颈部活动度差(颈托固定、强直性脊柱炎、颈椎内固定术后、置入喉罩)的患者,且不容易发生感染,方便置管后的护理。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