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12-26
原创

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附院口腔人

2022 年 12 月, 随着国家防疫政策的优化,医疗机构随即迎来了新的压力与挑战。

口腔门诊几乎所有的操作都需要患者张口,很多操作需要用到高速手机,飞沫喷射等情况无法避免,医护人员被感染的几率非常高,时刻面临着严峻挑战。       

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附院口腔人
王军强主任为患者行种植手术

延大附院口腔医院王军强主任为了优化口腔门诊就诊流程,组织口腔医院各科室主任讨论应对措施,要求大家做好自身防护,正常开展医疗工作。

杜莉主任、肖霞主任、王原明副主任与各位护士长结合医院相关政策,迅速制定出口腔门诊患者就诊须知,使门诊工作有序开展。       

牙体牙髓科、口腔正畸科在杜莉主任和高锦瑜主任带领下,结合各自科室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接诊方案,要求医护人员全程穿手术衣并配戴 N95 口罩和面屏,科室每天定期消毒并开窗通风。

虽然科室陆续有医护人员阳性,但大家在风险面前勇于担当、精诚协作,没有一个人退缩,使科室工作得以正常有序开展。

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附院口腔人
高锦瑜主任为患者粘矫治器

口腔颌面外科医生要兼顾病房和门诊工作,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他们迎难而上,保证了每一位患者的治疗。

12 月 16 日病区出现第一例阳性患者,为减少其他同事与阳性患者的接触,当班护士高小娟和值班医生肖超上完夜班后主动要求继续坚守病区,最大程度的降低交叉感染。直到阳性患者得到妥善安置才离开病区,做完终末消杀他们才拖着疲惫的身躯下班。

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附院口腔人
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附院口腔人

当口腔颌面外科病区陆续出现阳性患者和陪人时,所有医护人员没有一个人退缩。

随着阳性医护人员的居家隔离,科室人员紧缺,年轻医生高兆主动承担起自己的夜班和发热门诊,护理人员只有宋三梅、封艳玲两位护士。为保证患者能得到及时治疗,她们每人 72 小时连轴转,她们「舍小家、为大家」首先考虑的是科室的工作和患者的健康,她们的家中还有两三岁的孩子等着妈妈回家……

随着阳性的医护逐渐增加,肖霞主任与高志彪副主任、张文娟副主任带头顶夜班、上门诊,保证了患者的诊治。

在疫情这块试金石面前,口腔颌面外科全体医护人员经受住了考验,大家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共渡难关。

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附院口腔人
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附院口腔人

口腔修复科王军强主任在统筹各科室工作正常开展的同时,带领修复科人员在做日常诊疗工作的同时,坚持开展风险较高的口腔种植工作。

目前科室人员没有因感染阳性而造成减员,年轻医生高彤在疫情期间,主动承担科室安排的发热门诊值班任务。             

牙周病科在曹伟靖主任的带领下,面对疫人人奋勇向前。年轻的陈卓医生表现尤为突出,时刻以病人为中心,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不惧疫情风险,经常加班加点帮助患者解决急症,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附院口腔人
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附院口腔人
王原明副主任(左)和高卫东(右)为患者治疗

12 月 22 日下午,牙周病科当班护士乔羽在登记就诊患者信息时发现一名阳性患者,她及时给患者佩戴面屏、将患者带到阳性患者诊室等待,并告知接诊医生情况。

随即曹伟靖主任、乔羽护士,来到阳性诊室为患者进行了仔细的口腔检查,发现患者右下智齿急性冠周炎,给予患处冲洗上药及相应的药物治疗,口腔卫生宣教及讲解病情,告知注意事项。

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附院口腔人

口腔门诊护理组在何改霞护士长的带领下,科室护理工作运转正常。何改霞在完成支援榆林方舱医院后,准备回到科室工作被确诊为阳性,她虽然居家隔离,仍每天不忘科室工作。

在疫情这块试金石面前,延大附院口腔人勇往直前、永不退缩,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医务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