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5-04-03
原创

「打造不生锈的抗癌钥匙」,中国学者这项研究登顶国际期刊:超越标准治疗,疾病控制期突破 21 个月

近日,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赵艳秋团队与上海市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联合攻关,在国际顶级期刊《胸部肿瘤学》(影响因子 21.0)发表临床研究成果,揭示我国自主研发的氘代靶向药 TY-9591 治疗晚期肺癌的突破性成果。韩宝惠教授与我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刘杰为共同第一作者。

「打造不生锈的抗癌钥匙」,中国学者这项研究登顶国际期刊:超越标准治疗,疾病控制期突破 21 个月

TY-9591 治疗 EGFR 突变晚期肺癌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及疗效的Ⅰ期剂量爬坡及队列拓展研究

「打造不会生锈的钥匙」

或将改写晚期肺癌治疗格局

肺癌是我国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的疾病。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亚裔人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欧美人群。约 10%~30% 的肺癌患者在初诊时已出现脑转移,晚期患者发生率更高。

肺癌靶向治疗 对于存在相应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其治疗效果显著。肺癌靶向治疗的过程,就像「钥匙开锁」。

刘杰副主任医师 介绍,传统药物使用 9-12 个月后就会出现耐药,就像「钥匙生锈」。尤其是占突变类型 46% 的 L858R 亚型,传统方案中位生存期不足 15 个月。

在肺癌靶向治疗的竞技场上,奥希替尼作为一款「明星药物」,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虽然多款国产三代药陆续上市,但都没有直接头对头对比的临床研究证据,能够证实对奥希替尼的超越。如今,中国自主研发的靶向药 TY-9591,不仅与奥希替尼展开正面交锋,更以疗效与安全性的双重突破,改写晚期肺癌的治疗格局。

TY-9591 在奥希替尼的基础上,创新采用氘代技术——将药物分子中的氢原子替换为更稳定的氘原子,增强了化学键稳定性。相当于给抗癌钥匙镀上「防锈涂层」,既能延长作用时间,又能减少有毒代谢产物。

我院和上海市胸科医院作为组长单位,牵头的靶向药 TY-9591 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

TY-9591 治疗敏感型 EGFR 突变的肺癌的疾病控制时间达 21.5 个月,较现有标准方案延长了 3.6 个月。针对我国高发的 L858R 突变亚型,患者生存期提升至 19.3 个月,较传统方案延长 5 个月。更突破性的是,该药对脑转移患者颅内控制率从 70% 提升至 90.9%。「氘代技术让药物在体内更稳定,既能精准开锁,又不会误伤正常细胞。」刘杰副主任医师说。

研究数据显示,TY-9591 3 级及以上副作用发生率降低 40%,治疗中断率仅为奥希替尼的 1/3。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