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家长都遇到过这个头疼的问题——孩子发热。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新冠与流感都具有传染性强、常伴有发热、肌肉酸痛的特点,因此科学退热很关键。
但是,儿童退热药应该怎么选?什么时候给孩子用退热药?两种退热药可以交替使用吗?
01 什么是发热?
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下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24 小时内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 1℃。腋温正常的体温是 36-37℃。如果是体温超过 37.2℃,就说明是有发热。
02 孩子发热了,我该怎么办?
先别慌,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发热是机体免疫系统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是病原体对人体侵犯时作出的反击,当体温升高时,也意味着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正在与病原体进行「战斗」,同时发热也是很多疾病的早期表现,对于医生来说有时候更有助于诊断疾病。
03 退热药那么多,我该怎么选?
对于中低热,我们一般推荐以物理降温为主,必要时服用有清热作用的中成药。
对于中高热,一般以 38.5℃ 作为用药参考值,或者孩子表现出明显不适时可使用退热药,或者如果有热性惊厥史或家里有热性惊厥史,当体温达到 38℃ 时也可使用退烧药。这里主要指西药类的非甾体抗炎药。
注意:新生儿及婴幼儿肝肾功能发育不健全且不成熟,对非甾体抗炎药的转化代谢排泄较年长儿及成人相对慢,药物蓄积易致肝肾损伤,甚至不可逆的组织结构变性坏死。世界卫生组织建议 2 月龄以内婴儿禁用任何解热镇痛药物(实际请遵医嘱)。
韶关市妇幼保健院温馨提醒:
我们需要警惕中西药、西药的复方制剂,它们绝大部分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服用两种以上药物,容易出现重复用药,增加服药过量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对乙酰氨基酚服用过量可引起严重肝损伤,应严格按说明书使用。用药期间如发现肝生化指标异常或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上腹胀痛、尿黄、目黄、皮肤黄染等可能与肝损伤有关的临床表现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马来酸氯苯那敏服用过量可以引起焦虑、心动过速、以及血压升高,昏睡, 甚至昏迷, 严重者可仰制呼吸中枢等副作用。
04 孩子用药后烧没退,能追加一次或者换一种退热药物吗?
1、最好不要自主同时给孩子使用两种退热药物,因为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联用有可能造成肝、肾损伤,尤其是对于容量不足的儿童。
2、孩子服了一次药物,体温没有马上降下来,不要着急用另一个药物,药物起效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耐心等等观察效果,等到 4-6 小时后可再给一次药。期间,可以同时使用物理降温法。
3、当温度降不下来,需要使用两种药物时,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重要的是找到高热不退的原因。
4、同时给予两种药物,有可能造成孩子温度过低。
5、如果孩子吃退热药物后发生呕吐,建议换用栓剂。
什么情况下应该去医院就诊?
1、如果精神状况良好,不需要马上去医院,但如果孩子已经退烧,可是精神状况不佳,建议到医院就诊。
2、孩子发热 1-2 天,如果精神状态良好,不就诊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孩子发热三天不退,建议到医院就诊。
3、如果孩子发热 1 天,但伴有其它症状(如:皮疹、眼睛红肿等),建议到医院就诊。
4、对于发热持续不缓解的孩子,应该及时就医查明原因,以免耽误疾病的治疗。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