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市人民医院是国家二级甲等医院。前身为化县平民医院。民国23年(1934年)化县县长梁庆翔发动各界募捐1.4万元筹建化县平民医院,次年9月建成。院址于南门外龙王庙旧址,占地3334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设内、外、妇科,病床8张,属公立医院。梁庆翔县长兼任院长,医务人员6人。其中中医生2人,西医外科医生、妇产科医生、司药、护士各1人,另聘了3名中医生应诊。1938年6月,省卫生外派西医生彭志宏接任院长。1949年11月平民医院由县人民政府接管,改为县人民政府卫生院。设门诊部、留医部,有医务人员11人,病床10多张,首任院长叶碧芳,业务副院长卢国华。此后,医院逐步发展扩大,1956年改称化县人民医院。1958年11月,化县、吴川合并县以后,改称化州县第一人民医院。1961,吴川县从化州县分出,医院改称化州县人民医院。1976年于城西狮子岭筹建医院住院部,至1979年竣工,占地面积4343平方米,建筑面积3233平方米,原院址改为综合性门诊部。1984年7月,该院由股级长格为副局级,1994年2月化州县撤县设市,医院升格为正局级,改称化州市人民医院。1994年按“二甲”医院建制,下设院办公室、政工科、医务科、护理部、设备科、总务科、信息科、门诊部等职能科及党总支、工会、团委等机构。1996年2月被卫生部授予“二级甲等”医院,2001年被省卫生厅、省高教厅授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 一、房屋情况 从建院初期的简陋平房,逐步发展到楼房化。目前建筑总面积44225平方米,其中医疗用房22265平方米。主要建筑有:1979年建成的3层内科楼(现改为感染科),1989年建成的6层门诊楼,1995年建成的8层住院大楼,2003年建成的门诊输液大厅,6层供应大楼,2004建成的高压氧室,2005年建成的内科综合楼。主要宿舍有1979年至1980年期间建成的4层宿舍楼1幢,5层宿舍楼3幢,1990年集资建成的4层楼1幢,2003年建成的7层宿舍楼3幢。 二、人员情况 建院初只有6名医务人员,现在正式在岗员工480人,临工130多人,卫技人员占85%,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75人,中级职称107人,初级职称235人。 三、设备情况 建院初只有听诊器、血压计及剪钳等简单设备。1952年购置第一台显微镜,1960年购置第一台X光机、心电图机,1988年购置B超,1922年引进CT,1995年购全自动化仪、彩色B超,1996年至1997年购置经颅多普勒、血透机、高压氧、超搏器、遥控X光机,2003年购置移动X光机、血气分析仪、急诊全自动生化机,2005年购置中型C臂X光诊断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病房配空调、中心供氧、呼叫系统、彩电、病房热水供应、电话、监护仪等,尿道碎石镜、宫腔镜、鼻咽镜、呼吸机麻醉机、手术床等设备逐步升级。从1997年超收款、财务、药品应用电脑化管理。交通工具从60年代的一台救护车发展至现在的5台专用救护车,3台行政用车。 四、医疗技术 建院初期只能诊治简单疾病、清创缝合,60年代开展腹部手术,70年代开展胸部、脑部手术。现在可进行肝管内3级取石术、脑肿瘤摘除、颅内血肿微创清除、肺叶切除、全宫切除、关节置换等各类手术,能进行肝、肺、癌等肿瘤介入治疗、血液透析、人工肾、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大面积烧伤、多系统衰竭抢救等各类疾病诊治工作及公共性突发性事件处理工作。神经内科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是卫生部推广技术合作项目,2002年在本院部召开全国性学术会,16个省、市专家参加。医院是化州市120急救电话专设单位,与乡镇卫生院及茂名、湛江各大医院开展业务合作,长期与茂名市人民医院、广东医学院附院建立业务会诊、转诊合作关系。2005年住院病人达1万人次,门诊18万人次,诊断符合率98%以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85%。 五、科研教学情况 医院于2001年被省教育厅、卫生厅评为普通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有广东医学院、肇庆高等医专聘任的兼职教授、副教授36人。医院有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75人,中级职称107人;开放住院床位320张、年门诊病人1万次,有可容坐250人、100人的教室各1间,有7个示教室,图书馆藏书5000册,有手提多媒体及投影机各一部,另有教学挂图、录像软盘一张,设有学生宿舍2600平方米和饭堂一间。 医院设有教学领导小组,实行院、科两级管理。每年接收有广东医学院10-15人、外省大专5人、中专(医疗、护理)人员200人实习,基层卫生院各类人员进修20人,实习生转科考试合格率达百分之百,深受各校认可。
化州市人民医院是国家二级甲等医院。前身为化县平民医院。民国23年(1934年)化县县长梁庆翔发动各界募捐1.4万元筹建化县平民医院,次年9月建成。院址于南门外龙王庙旧址,占地3334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设内、外、妇科,病床8张,属公立医院。梁庆翔县长兼任院长,医务人员6人。其中中医生2人,西医外科医生、妇产科医生、司药、护士各1人,另聘了3名中医生应诊。1938年6月,省卫生外派西医生彭志宏接任院长。1949年11月平民医院由县人民政府接管,改为县人民政府卫生院。设门诊部、留医部,有医务人员11人,病床10多张,首任院长叶碧芳,业务副院长卢国华。此后,医院逐步发展扩大,1956年改称化县人民医院。1958年11月,化县、吴川合并县以后,改称化州县第一人民医院。1961,吴川县从化州县分出,医院改称化州县人民医院。1976年于城西狮子岭筹建医院住院部,至1979年竣工,占地面积4343平方米,建筑面积3233平方米,原院址改为综合性门诊部。1984年7月,该院由股级长格为副局级,1994年2月化州县撤县设市,医院升格为正局级,改称化州市人民医院。1994年按“二甲”医院建制,下设院办公室、政工科、医务科、护理部、设备科、总务科、信息科、门诊部等职能科及党总支、工会、团委等机构。1996年2月被卫生部授予“二级甲等”医院,2001年被省卫生厅、省高教厅授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 一、房屋情况 从建院初期的简陋平房,逐步发展到楼房化。目前建筑总面积44225平方米,其中医疗用房22265平方米。主要建筑有:1979年建成的3层内科楼(现改为感染科),1989年建成的6层门诊楼,1995年建成的8层住院大楼,2003年建成的门诊输液大厅,6层供应大楼,2004建成的高压氧室,2005年建成的内科综合楼。主要宿舍有1979年至1980年期间建成的4层宿舍楼1幢,5层宿舍楼3幢,1990年集资建成的4层楼1幢,2003年建成的7层宿舍楼3幢。 二、人员情况 建院初只有6名医务人员,现在正式在岗员工480人,临工130多人,卫技人员占85%,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75人,中级职称107人,初级职称235人。 三、设备情况 建院初只有听诊器、血压计及剪钳等简单设备。1952年购置第一台显微镜,1960年购置第一台X光机、心电图机,1988年购置B超,1922年引进CT,1995年购全自动化仪、彩色B超,1996年至1997年购置经颅多普勒、血透机、高压氧、超搏器、遥控X光机,2003年购置移动X光机、血气分析仪、急诊全自动生化机,2005年购置中型C臂X光诊断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病房配空调、中心供氧、呼叫系统、彩电、病房热水供应、电话、监护仪等,尿道碎石镜、宫腔镜、鼻咽镜、呼吸机麻醉机、手术床等设备逐步升级。从1997年超收款、财务、药品应用电脑化管理。交通工具从60年代的一台救护车发展至现在的5台专用救护车,3台行政用车。 四、医疗技术 建院初期只能诊治简单疾病、清创缝合,60年代开展腹部手术,70年代开展胸部、脑部手术。现在可进行肝管内3级取石术、脑肿瘤摘除、颅内血肿微创清除、肺叶切除、全宫切除、关节置换等各类手术,能进行肝、肺、癌等肿瘤介入治疗、血液透析、人工肾、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大面积烧伤、多系统衰竭抢救等各类疾病诊治工作及公共性突发性事件处理工作。神经内科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是卫生部推广技术合作项目,2002年在本院部召开全国性学术会,16个省、市专家参加。医院是化州市120急救电话专设单位,与乡镇卫生院及茂名、湛江各大医院开展业务合作,长期与茂名市人民医院、广东医学院附院建立业务会诊、转诊合作关系。2005年住院病人达1万人次,门诊18万人次,诊断符合率98%以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85%。 五、科研教学情况 医院于2001年被省教育厅、卫生厅评为普通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有广东医学院、肇庆高等医专聘任的兼职教授、副教授36人。医院有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75人,中级职称107人;开放住院床位320张、年门诊病人1万次,有可容坐250人、100人的教室各1间,有7个示教室,图书馆藏书5000册,有手提多媒体及投影机各一部,另有教学挂图、录像软盘一张,设有学生宿舍2600平方米和饭堂一间。 医院设有教学领导小组,实行院、科两级管理。每年接收有广东医学院10-15人、外省大专5人、中专(医疗、护理)人员200人实习,基层卫生院各类人员进修20人,实习生转科考试合格率达百分之百,深受各校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