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孩子接触电子产品时间普遍增加,「潘医生,我的孩子这样到底算不算有『网瘾』?」这是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行为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潘建设在刚刚过去的暑期接待青少年患者及家属被问到最多的问题。
到底有多少孩子有网络成瘾问题呢?或者可能只是家长的过度焦虑?在家庭生活中,仅仅只是青少年有网络依赖问题吗?成年人的习惯对孩子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潘建设从接诊的案例说起。
男生小王,初二开始觉得学习没劲,辍学两年。这两年几乎不出门,整天坐在电脑面前玩游戏,一天只吃一顿饭,睡觉完全没有规律,只有困得实在熬不住的时候才去睡觉,醒来马上又是坐在电脑前。长时间不洗澡、不理发, 衣服穿到浑身发出酸臭才换洗。家长讲述这两年来家里已经搞得家不像家,断网、断电、断粮、断水的方法都使用过,小王爸爸把电脑都砸坏了两台。但是家长用强,这孩子就选择在网吧不回家,硬拉回家就威胁:「不让我上网游戏就跳楼。」家里人完全没有办法,经咨询才强制带孩子来看病。
姑娘小陈,自幼父母离异,由奶奶抚养长大,虽然物质生活还不错,但长期的精神空虚,导致小陈小学五年级开始就与社会小青年谈恋爱,结果可想而知,受伤的总是她。渐渐地,她不相信现实里的朋友,而是用奶奶给买的智能手机上各种社交软件交朋友,逐渐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直到某日奶奶发现小陈好几次在卫生间拍私密照片,深入交流发现小陈受诱导已经不断给几位所谓的网友传送了数月的私密照片。
小果,小学三年级,自述小时候妈妈忙于工作,几乎不在家。爸爸也喜欢在家通宵玩游戏,每当找爸爸玩的时候,爸爸就抛过来个手机:「去去去,一边自己玩去,别烦我!」,爸爸手机里的各种通关游戏、角色扮演游戏让他着迷不已。很快就变得上课没心思,一回家就要玩手机到半夜甚至通宵,爸爸发现问题时候已经管不住了。
潘建设介绍,这几个孩子都有一些共同特点:在使用网络时会忘记时间或者忽略其他事情;不断追求更长的网络使用时间,或更换更好的上网设备及软件;当无法应用网络时出现易怒、紧张或抑郁、空虚无聊和寂寞;还导致了好争论、说谎、成绩下降、社会退缩及易疲劳等负性后果。
随着通信技术的巨大进步,人们接触网络更加便捷,一部手机随身就可立即进入成稳状态。潘建设近年接诊的患者,因为过度使用手机被家长送诊的小患者比例越来越高。据统计,我国大约有 10% 的青少年有网络依赖问题。这其中有将近一半孩子的网络依赖问题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比如亲子关系问题、学业受挫、注意缺陷与多动、焦虑与抑郁情绪等。
「网络依赖」又称病理性网络使用,是指由于过度的使用网络而导致人们出现明显的社会功能损害、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从临床表现、社会文化因素、心理因素方面的相似性提示与物质成瘾有着相似的发病机制,业界广泛地认为其与奖赏环路的激活有关。
网络依赖对个体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造成极大损害,比如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连续长时间上网会破坏个体新陈代谢、生物节律、饮食习惯等进而导致体质下降,影响机体生长发育;过度的人机互动导致个体对现实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导致亲情冷漠、兴趣缺失、家庭关系紧张、迷失自我等心理健康问题;长时间使用网络势必会占用正常学习、工作、社交的时间, 效率下降;诱发青少年犯罪,采取非常规手段获取上网需要的费用。
由于个体已经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过度的上网行为,因此,专业的干预和治疗是非常必要的。潘建设说,大量的研究证明需要生物、心理整合干预才能达到预期疗效。关键还是在于预防,防于非病时。
潘建设对家长提出了一些有助于改变孩子脱离成癌的建议:
1、发现和发展孩子多方面兴趣爱好,尤其是运动方面爱好;
2、早期孩子接触网络时,培养他对网络的正确认识和鉴别能力;
3、从沟通开始,要让孩子愿意给你讲他关注的网游是怎么回事,还要从孩子那里了解他的学习状况,同学关系,外出活动的时间顺序场所等等,不要急于打断孩子急于批评教育;
4、改变你自己在孩子心中只有事业而没有他的印象;
5、孩子参与一些社会活动,适应人际互动。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