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是内科医生,是温岭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建院元老,父亲是放射科医生,因善于维修机器而被同行熟知,孙子辈是两兄弟,哥哥是眼科医生,弟弟是放射科医生,祖孙三代从业于同一家医院,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二院人」。
黄建华,解放前和哥哥黄建中一起开了一家私人医院叫「保民医院」,是一家具备门诊和病房功能的四合院。
后来,联合沈再生、鲍时华、陈志芳、管普岳、管普春、黄建中等,成立了「新河联合诊所」,再慢慢升级为新河区卫生所、新河人民公社保健院、新河区卫生院。
直至 1979 年 3 月,卫生院经省卫生厅批准,升格为温岭县第二人民医院。1994 年 2 月 18 日,浙江省撤销温岭县设立温岭市。同年 3 月,医院更名为「温岭市第二人民医院」。
黄建华的哥哥黄建中毕业于上海医专,弟弟黄达枢毕业于福建医学院医学本科,唯独他没有经过正规医学院校的培养。
刚开始创办「保民医院」时,他跟着哥哥学习,完全是靠自学完成了医学理论知识的积累。
当时还招聘了另外一名医生,据说是共产党的地下党员,两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后来,黄建华通过「破万卷」的勤勉考取了医生资格证书。
那时候的医生给患者看病很简单,主要有三样工具:
一个金属片(压舌)——看口腔和喉咙里的发炎程度;一个温度计——测量体温,判断是否发烧;一个听诊器——听听心肺有没有异常声音。若是患者腹部不适,医生就用手在腹部按按,判断一下是不是腹腔哪个脏器出了问题。当时的内科医生是全科医生,各类疾病的诊治都会涉及。
在新河这个地方,说起黄建华医生,几乎无人不晓。
在妇产科成立之前,女人生孩子的事一般都是接生婆来处理的,碰到难产等接生婆处理不了的情况,也会请求黄老医生上门会诊,帮忙处理紧急情况。
四合院老房子(原保民医院院址)的五斗柜抽屉里遗存的一管发黄的 0 号羊肠线可以还原久远的历史。
黄建华胆大心细、专业能力强。当时没有 B 超定位的前置条件,很多医生都不敢做的胸腔穿刺、腹腔穿刺,甚至高风险的心包积液穿刺,他会熟练使用叩诊法定位并予以诊治。
他长期担负院内外重危、疑难病例的会诊抢救,临床经验丰富。
同时,黄建华也很重视新生力量的培养,总是鼓励学生大胆思索、勇于实践,带教出了很多优秀的接班医生。
温二院儿科创始人蔡碧霞主任就是其中一个。她很感激黄老的言传身教,结下了一段温暖而感人的师生缘。黄建华晚年的治疗和用药医嘱都是蔡医生亲力亲为。
她说,黄老传授的不仅仅是临床经验,更是医学的人文精神。
1957 年,小儿流行性乙脑暴发,黄建华没日没夜地陪在患儿身边,悉心照料和观察病情,帮助他们渡过危险期,挽救了无数鲜活的生命。
可他自己却因为过度劳累病倒了,得了黄疸肝炎,整整治疗了两年时间才慢慢康复。那时候没有数码相机、更没有自媒体的宣传和记录,但黄老医生的医术和医德都流传在当地百姓的口碑中,至今还有老辈人记得黄老医生的好。
从小,黄道志就在其父亲和叔伯的从医环境下成长,对医疗行业耳濡目染。
自经历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后,于 1978 年借着「知青回城」的政策,他回到了新河,毅然选择了这家医院,并于 1982 年去上海市中山医院进修放射专业一年。
在普通老百姓眼里,放射科医生不是医生、不会看病。而事实是,一个好的放射科医生抵得上一个全科医生,从头到脚、内外妇儿啥毛病都懂一些。
选择放射专业的黄道志,虽然没有父亲这么出名,但一说起专业的东西也是头头是道,医学知识很是渊博。
他还运用强劲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习机器修理,当 X 线机发生故障束手无策时,他会主动担起修理工程师的职责。后来,温岭市内周边医院有些 X 线机发生故障时,也会请他过去会诊。能给机器看病,也是很有成就感的事。
爷爷父亲的言传身教,让黄廷球埋下了学医从医的初心种子。他说,爷爷把治病救人当成了生活的唯一乐趣,哪怕是文革期间接受批斗的日子里,依然会每天坚持出诊。
那些慕名前来看病的患者及家属会抢走他手中的扫把,代他受罚——扫厕所,而他爷爷会一个不落地看完病人。
全国著名儿科专家、温州医科大学儿科创始人黄达枢是黄廷球口中的小叔公,他也一直鼓励黄廷球传承好黄家医学事业,并分别于 1993 年和 2003 年,为他安排了两次去温附一和温附二进修学习的机会。
德高望重的小叔公也一直是黄廷球医学生涯中的榜样人物。
黄廷球从事眼科临床工作 30 多年,对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在当地也小有名气,特别擅长双眼皮、眼袋等整形手术。
本院很多漂亮女同事的双眼皮都是请他设计切割的。作为眼科副主任医师,黄廷球还兼任温岭市眼科学组副组长和温岭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指导小组副组长,工作非常踏实勤勉。
2020 年期间,他在温岭市教育局的安排下,走进 10 多个校园,为中小学生开展近视防控科普讲座。
当问及黄廷球,在二院工作期间,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有哪些。他想了想说:「参加温岭市征兵体检工作,差不多坚持了 20 年,虽然是指令性任务,但眼科和耳鼻喉科的相关标准早已烂熟于心,与一起征兵的医护人员相处融洽,配合默契,对于那些不想去当兵而假装看不清视力表的狡猾青年,摸索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体检方法。」
他为国家挑选和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质兵员,也因工作出色曾多次被评为温岭市和台州市征兵体检工作先进个人。
黄廷球还说:「我也收到过一面锦旗,一个三十多岁的小伙子本来是找我验光的,之前配了好几副眼镜还是看不清,以为眼镜店验光数据有误,经检查,发现是糖尿病引发的眼底病变。」
要知道,糖尿病并发症不仅会导致眼睛模糊看不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失明。黄廷球马上为他推荐内科医生,进行降糖治疗。因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干预,小伙子不但血糖得到控制,模糊的视力也很快恢复,对黄医生甚是感激,送上锦旗表示感谢。
在后来的每次复查中,他总是情不自禁地重复一句:「要不是黄医生您及时发现,我的眼睛要是瞎了可怎么办呀!」
2021 年初,黄廷球因「脑梗」导致左侧肢体部分活动受限。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康复锻炼,左手功能有所恢复,但再也无法开展精细的眼科手术。之前约好的双眼皮手术还有好几个尚未完成,那是他医学生涯留下的一大遗憾。
他经常说,当医生很受人尊重,还能帮人解决各种问题,是很开心的一个职业,退休了也能发挥余热。退休后黄廷球继续发挥他的专业优势,在青少年近视防控领域持续科普,为近视和老花群体提供验光配镜服务,为大家守护好「心灵的窗户」。
黄震球传承了父亲的放射医学。两代放射医生的更替,见证了医院放射设备的更新换代,见证了放射医学的发展,更是见证了医院的沧桑蜕变和传承勇进。
从父亲一代的「黑房子」透视、手工洗胶片的历史,到现今的核磁共振、60 排飞利浦 CT,放射设备和诊疗水平已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去上海瑞金医院进修学习 1 年后,黄震球的 CT、核磁共振诊断水平突飞猛进。老父亲黄道志经常感叹:「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老辈放射人已经被拍死在沙滩上。」
省肿瘤医院对台州院区在放射专业技术上的支持已经持续了 5 年,在总院专家的指导下,黄震球的放射专业得到了快速的滋润,逐渐成长为科室业务的骨干力量。他将继续追随父辈们的脚步,继续在放射医学领域深耕不辍。
二院的老职工都知道,医院职工中有一对兄弟,哥哥是眼科医生,叫大球,弟弟是放射科医生,叫小球。当然,偶尔也有大球小球叫错了弄混了的时候。
随着医院的发展,温岭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名称已几经更替,从台州市南方肿瘤医院到台州市肿瘤医院、再到浙江省肿瘤医院台州院区。随着二院的职工人数在不断破新,很多新员工已经不太知道大球小球的称呼。
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但黄家三代人服务百姓的初心不变,必将在不同的岗位、以不同的形式延续着那份执着:愿台肿一如既往向前奋进,护佑这一座悠久的历史古城;愿阳光温暖每一个角落,让世人远离疾苦、安康一生。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