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来临,又到了老年人静脉血栓高发季,这种血栓发病隐匿,发病率是动脉血栓的 4 倍,一旦发生可带来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
除了老年人群,外科术后、重大创伤、常年卧床、肿瘤患者也是静脉血栓的高发人群,静脉血栓是恶性肿瘤患者的第二大死因。
今天我们跟着重庆松山医院血液内科医生们来认识一下这个「沉寂的杀手」——静脉血栓栓塞症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具有高发生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且血栓在发病前非常隐蔽,发病后症状剧烈,大多是在安静的情况下突然发病,因此,积极防范血栓发病非常重要。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使管腔部分或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VTE 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
深静脉血栓常发生于下肢,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血栓性疾病。
临床症状
早期:肢体肿胀、发硬、疼痛,且活动后加重。压痛,沿血管扪及索状物,皮肤青紫,皮温降低,或静脉性坏疽。
后期: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包括肿、痛、浅静脉曲张。
肺血栓比深静脉血栓更加严重,通常由于深静脉血栓脱落进入肺部引发。
肺血栓是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会造成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出汗、咯血、休克、晕厥等症状。严重的会引发猝死。
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对于避免肺血栓形成,具有积极意义。
静脉血栓栓塞的形成主要有三个原因:
①血流淤滞
②静脉壁损伤
③血液高凝状态
● 如果有以下高危因素,就需要家人们引起重视
①患者因素:卧床 ≥ 3 天、既往有静脉血栓栓塞症病史、年龄 ≥ 70 岁、脱水、肥胖、妊娠及分娩等。
②内科因素:恶性肿瘤、危重疾病、急性感染、脑卒中、肾病综合征、静脉曲张等。
③外科因素:肿瘤化疗或放疗、中心静脉置管、介入治疗、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使用、机械通气等。
④治疗相关因素:手术、创伤等。
高龄老人、恶性肿瘤、肿瘤化疗或放疗、孕产妇、外科术后、创伤患者、长期卧床等病人,是静脉血栓栓塞的高危人群。
早期预防性的床上活动,病情允许尽早下床活动。
抬高患肢,主动或被动肢体活动。
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下肢输液,下肢输液时避免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输液。
梯度压力弹力袜:降低及阻止深静脉扩张;增加静脉血流速度,促进血液回流;增强瓣膜功能,减少血液瘀滞。
间歇气压治疗:可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淤血和水肿,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复发的重要措施。两者交替使用效果更佳。
遵医嘱运用:低分子量肝素、普通肝素、口服抗凝剂(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等。
使用中注意事项:
① 严密随访凝血项。
② 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皮下出血、牙龈出血、大便颜色改变、脑出血的发生。
由于静脉血栓栓塞起病隐匿,在早期很难发现,往往起病后进展迅速,造成了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老年人定期体检,可帮助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高危因素,降低重症风险。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