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症状非常常见,它并非某一种疾病,而是多种因素可能导致的一种临床症状。
贫血中有一种类别,一旦发现需要尽早进行临床干预治疗,这就是「大细胞贫血」。
这是为什么呢?
相信看了今天这两个病例,你就能找到答案。
贫血并非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其背后涉及多个领域的不同疾病。
研究显示贫血在慢性肾病、骨科外科大手术、妊娠期妇女、肿瘤等患者中高发,发生率从 50% 到 90% 不等。
贫血也多表现为疲倦、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舌炎、口角炎等常见症状;正因为贫血的发生率高,同时症状不特异,故而容易被轻视、忽略。
但长期的贫血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围手术期死亡风险,还会影响智力发育、认知障碍、免疫功能等,甚至增加孕产妇发生抑郁的风险。
所以重视贫血、尽早纠正贫血,对疾病管理过程、预后及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贫血有多种分类:急性、慢性?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丢失过多?生成减少?细胞溶解?
以上分类比较复杂,需要有经验的医生综合评估;但有一种简单、直接、高效的分类方式,那就是从血常规报告中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来分类,依据其大小可以协助判断贫血的类型。
大家口中常说的缺铁性贫血,主要表现为小细胞性贫血;
慢性肾脏病导致的贫血多表现为正细胞性贫血;
那么哪些会导致大细胞性贫血呢?今天通过两个实际案例向大家介绍。
玉婆婆,3 个月前出现头晕、乏力,社区医院考虑贫血,未重视;半个月前症状明显加重,只能卧床,于当地医院住院发现全血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予以输红细胞及血小板治疗后,病因不明,细胞反复下降不能稳定,故来我院。
患者疾病初发时仅提示轻度大细胞性贫血,3 个月后进展成全血细胞减少,疾病进展如此快,我们十分担心是否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入院当天即完善骨髓穿刺,下午实验室初步回报见「巨幼样变细胞」,次日检验结果回报「维生素 B12 缺乏」(见下图),诊断为「巨幼细胞性贫血」。
维生素 B12 与铁、叶酸共同为三大造血原料,任缺其一就会出现贫血。维生素 B12 存在于新鲜果蔬、肉类、动物内脏、水生鱼类中,维生素 B12 与胃黏膜分泌的内因子结合后,才能被回肠吸收。
因玉婆婆患有慢性胃炎、消化能力不足,且常年喜素食,且将食物炖煮至软烂,大量维生素被破坏,导致了维生素 B12 的摄入不足,从而发病。
缺乏初期,仅影响红细胞的合成,表现为大细胞性贫血,随着维生素 B12 缺乏程度加重,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合成也受到影响,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病情快速加重,甚至有感染、出血等风险。
病因明确了,我们给玉婆婆补充维生素 B12 等造血原料,同时改变烹饪习惯、指导健康饮食,治疗 10 天后,复查相关指标均已明显提升。继续坚持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相信玉婆婆可以完全恢复健康。
尹婆婆,6 年前因为乏力就诊于某中医院,考虑贫血,间断服用补气血等药物,症状时好时坏。
10 个月前体检血常规提示轻度大细胞性贫血,因个人原因拒绝入院诊治。
1 个月前乏力症状明显加重,并伴有食欲减退、疼痛,故来我院。入院后检查见全血细胞减少,疾病进展表面上看与玉婆婆类似,但尹婆婆却不似玉婆婆的幸运。
尹婆婆的检验结果回示三大造血原料均不缺乏,进一步做骨髓检查诊断为「AML-MRC」,即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进展而来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某特定类型的 MDS,可以通俗地理解为白血病的前期,部分人群会在 MDS 段持续较长时间,但随着病情进展,有一定的概率会转变为急性白血病,届时治疗难度及预后均劣于 MDS。
尹婆婆贫血病史长达 6 年,因其讳疾忌医,错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时机。虽经过多个疗程化疗,造血细胞部分恢复,无需长期住院输血,但仍面临随时复发的风险。尹婆婆的生活质量及预期寿命均受到严重影响。
大细胞性贫血多为以上两种疾病: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其中巨幼细胞性贫血,虽然为良性病,但不及时治疗干预,严重时也会进展到全血细胞减少,甚至重要脏器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恶性疾病,及早明确诊断、尽早治疗更是十分重要,延缓疾病的进展、恶化,尽力争取好的疗效。
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大细胞性贫血,即使是轻度贫血也不可忽视。通过骨髓检查、造血原料筛查即可鉴别。
早发现、不忌医;早治疗,好效果。
上述检查均不需要空腹,根据病情需要,随时可进行。我院门诊即可完善骨髓检查,次日可取报告(工作日)。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