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植手指术后 5 个月坏死
33 岁的苏女士(化姓)于今年 4 月因右手食指离断行断指再植术,虽再植指体已大部分成活,但手指术后 5 个月继发部分创面恢复不佳。苏女士前往南京江北医院手足外科就诊。江主任仔细检查了她的创面,发现右手食指再植部分大部成活,末节指屈曲畸形,手指尺侧约有一处 3.0 cm*1.6 cm 黑色痂皮(缺损),伴异味,波及甲床,指骨外露伴坏死。
江主任告诉苏女士,对于手指的软组织缺损,手术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游离其他处的皮肤组织瓣进行血管神经吻合,但此手指为再植手指,如果在此上面进行游离皮瓣,会对成活的手指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继发坏死。二是转移皮瓣,指动脉穿支蒂皮瓣,指动脉 4 个穿支,其中 3 个穿支都在再植平面内,仅有近节第 1 个穿支可用。
患者的手指曾因多平面的离断,已将大部分的背侧穿支破坏,而且再植手指继发坏死范围较大有合并畸形,这无疑让这个手术难度大大增加。考虑到苏女士的实际情况,江主任制订了合适她的方案。
穿支皮瓣解困扰
患者入院后,江起庭主任带领团队经过讨论,决定将这次指动脉第 1 穿支为穿支蒂皮瓣,而且通过术前设计发现,这次皮瓣的远端将超过指侧方正中线。手足外科的医生都知道,指动脉穿支蒂皮瓣切取不能超过指侧方正中线,此皮瓣最远端切取超过指侧方正中线约 1.0 cm,为此将指动脉第 1 穿支蒂下降,所以这次的手术无疑又将是一次大挑战。
9 月 8 日,江起庭主任带领助手李智医生为苏女士进行了手术,为了提高皮瓣成活率,术中江主任细致轻柔地对皮瓣蒂部进行解剖,下降第 1 穿支蒂,保证穿支动脉的供血,又保证有效的静脉回流,将神经的背侧分支与指腹的神经吻合,使得皮瓣具有感觉功能。
术后,江起庭主任亲自带领团队为患者进行换药处理,嘱托医护人员每小时观察皮瓣血供情况、及时处理血管危象,并指导患者体位避免患肢受压而影响皮瓣恢复。
什么是穿支皮瓣技术?
据手足外科江起庭主任介绍,穿支皮瓣被誉为「皮瓣外科微创化」的标志,不需要牺牲肢体的主要血管,代表了世界皮瓣外科的新发展。下肢是临床上较为重要的皮瓣供区,可以切取皮瓣、肌皮瓣和骨瓣,既可以带蒂转移,也可以游离移植。既可以用于单纯修复创面,也可以携带感觉神经、重建皮瓣感觉。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