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7-29
原创

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ICU 又接诊一例热射病患者

收录于专题: 炎炎夏日科普篇

又一例热射病患者住进 ICU

近日,桂林持续出现 38-39 摄氏度的高温天气。持续的高温天气让一些人身体不适,继今年 4 月接到首例热射病患者后,7 月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又接诊到了一位热射病患者。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这位患者送来时,人已经昏迷了,全身抽搐,体温高达 40 度。」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王晶亮回忆说,这位病患是一位中年男子,工友发现他昏倒在车间里,又浑身发烫,第一时间送他来医院。

重症医学科接到这位患者后,马上对其进行了急救措施,包括快速补液,冰毯降温,血液净化,抗惊厥等综合措施,经过几天的治疗,目前,这位病患已经康复出院。

重症医学科负责人夏炳杰指出,这位病人因工作性质,本身就属于患热射病的高危人群。他是一名车间的工人,在目前的天气下,车间环境比较密闭且又闷又热。如果长期在这样的高温高湿环境下工作,又不注意降温和补水,特别容易中暑,严重的就发展为重症中暑(热射病)。而这位病患幸亏送医及时,不然因热射病影响到全身脏器功能,后果就不堪设想。

热射病的应急处理

热射病是重症中暑类型之一,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其临床表现为体温显著升高,一般升至 40℃ 以上,出现无汗、皮肤灼热、意识障碍(例如谵妄、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一般来说,三种人群容易患热射病。

首先是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的人群,这类人群包括环卫工人、建筑工人、交警、消防员等户外工作者,还包括运动员等需要大量户外运动的人。

第二类人群是老人和儿童,尤其是儿童,由于年龄和体质问题,他们对热的敏锐度不高,或者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容易忽略由于高温带来的中暑等症状。

第三类人群是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包括患有高血压、脑梗、帕金森病等病患。他们由于病情或者服药的原因,不敢使用空调,或者由于药物影响了体温的感知和调整,也容易患上热射病。

夏炳杰提醒市民,中暑根据病情程度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三种情况。先兆中暑的情况表现为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发现这一情况后,应该立刻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散热和休息,喝一些淡盐水补充水分,一般短时间内就能恢复。热射病的情况则表现为在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运动,出现昏迷,抽搐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以及核心温度超过 40℃ 等情况。出现上述情况及时将患者转到阴凉通风处,进行冰水擦浴,及时拨打医院急救电话 120,送医院行进一步治疗。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