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5-04-09
原创

AI 赋能智慧医疗|二附院完成 DeepSeek 本地化部署

在全区医疗系统加速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桂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积极响应号召,完成 DeepSeek 人工智能平台本地化部署,与泌尿外科高漓教授团队深度合作,探索低算力场景下的垂直领域 AI 应用。通过"临床需求+轻量化技术"的创新模式,迈出智慧医疗坚实一步。

3 月 24 日,早上 11 点,泌尿外科医生徐方明随高漓教授完成了例行的主任查房工作,像往常一样回到办公室开始书写病例的动作,与以往不同的是,他将手机里查房对话录音,用语音识别软件转换成文字,导入自己的电脑中。再用医院最近部署的 deepseek 平台,分析识别生成了一份记录详细的主任查房记录,稍加修改即可提交电子病历。这样完成一早上的查房记录,时间大大缩短,也不用担心查房记录内容错漏了。这是徐方明在配合测试并训练医院近期部署的 deepseek 模型。

AI 赋能智慧医疗|二附院完成 DeepSeek 本地化部署

全院协同

响应医疗智能化升级

DeepSeek-R1 模型是目前世界领先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之一,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智能分析能力。二附院作为先行单位,率先组建专项工作组,整合临床、科研与信息化资源。通过对接 DeepSeek 系统与现有 HIS 系统,构建「轻量化部署、场景化落地」的 AI 应用框架,为后续智能化升级奠定基础。

项目创新采用「临床专家主导、技术团队护航」的合作模式。以泌尿外科为例,高漓教授携临床医护团队,与 12 名研究生组成"AI 应用小组",针对真实病例数据开展标注与分析,将诊疗经验转化为模型训练的核心逻辑。聚焦泌尿专科常见病种,梳理用药指南、诊疗路径等结构化知识,为小模型训练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技术攻坚

小算力撬动大价值

二附院信息科成立技术专班,通过高漓教授实验室的普通服务器与信息科自筹备的算力卡,搭建低成本混合算力平台,采用低功耗优化技术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掌握专科小模型的搭建方案,通过与临床团队联合攻关,完成病历结构化、医嘱审核等场景的模型训练方法论沉淀。建立本地化数据沙箱,实现 50 万份电子病历的脱敏处理与分级授权管理。

据了解,该系统通过语音转写与关键信息提取,实现了查房记录辅助生成,书写效率提升 35%,字段准确率超 90%,基于历史手术案例库,开发教学模拟系统,搭建了泌尿外科 AI 教学助手,支持手术步骤模拟与知识点问答,实现检验报告自动归类、影像特征初筛等功能,研究数据准备周期缩短 50%。

务实创新

走通垂直领域 AI 落地路径

二附院信息科负责人李霜表示,医院专注千万级参数的小模型开发,通过迁移学习复用通用模型能力,训练成本降低 70%,与临床医护共同学习模型训练技术,开发出了适配本院术语的专用词典库,建立「模型训练-临床反馈-迭代优化」闭环机制,现已积累 3000 条标注数据用于模型调优。

科技赋能医疗,智慧服务健康。DeepSeek 平台的落地,标志着医院在医疗 AI 应用领域迈出关键一步。通过 AI 技术的深度赋能,使患者收获更加安全、高效、个性化的医疗体验。医院将聚焦专科场景,深挖临床需求,创新技术路径,进一步拓展数字化智能化医疗应用场景,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更多临床科室的实施,推动智慧医疗健康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