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5-01-20
原创

别再被电视剧骗了!O 型血不是「万能」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听到人们将 O 型血称为「万能的血型」或「大公无私的血型」。然而,这种称谓真的准确吗?O 型血是否真的如此「无私和万能」?

NONO

这种说法是比较片面的!

主要是因为 O 型红细胞表面没有 A 型或 B 型抗原,不容易引起其他血型的免疫反应,与大多数其它血型兼容,这意味着 O 型血比较适合在紧急情况下的输血。然而,这种兼容性主要针对红细胞的输注,而不是血浆,因为 O 型血清中含有抗-A、抗-B 抗体,它能与 A 抗原、B 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属于输血禁忌,会发生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注: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IHTRs)是指:患者的血型免疫抗体与输入的红细胞发生反应,导致红细胞被破坏的一种输血不良反应。

这种反应主要分为两类: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AHTR):发生在输血后 24 小时内,通常由 ABO 血型不合引起。

·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DHTR):发生在输血 24 小时后,多由 Rh 血型抗体等引起。

别再被电视剧骗了!O 型血不是「万能」血!

因此,将 O 型血视为「万能血」是非常不正确的观念,而且这种做法还相当危险。在小量异型输血时,由于被受血者的血清稀释,所引起的免疫反应可能较轻,不易被及时察觉。但随着异型输血量的增加,这种输血禁忌现象会逐渐加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受血者的红细胞遭到破坏,引发溶血性输血反应,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输血技术规范与安全性

为了保障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对此有着明确的规定。根据规定,凡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解冻去甘油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血液成分的患者,都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在输血时,一般应首选 ABO 同型输注,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输血的复杂性与医疗操作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的是,输血并非简单的血液传递过程,而是一个复杂且需要严格控制的医疗操作。在输血前,医生需要对患者的血型、身体状况以及输血史进行全面评估,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反应,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的输血风险。

因此,我们应该纠正将 O 型血视为「万能血」的错误观念,并在输血时保持谨慎和科学的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