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并非抗癌治疗的禁区
几年前,一位 81 岁高龄的患者因肿瘤问题来就诊,根据病理、影像等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局部晚期双乳癌,激素受体阳性。
尤其引起医疗团队重视的是,老人右乳有近 9 cm 的巨大恶性肿块,分期较晚,无法进行手术切除。那么,这种情况就只有保守治疗了吗?
今年 7 月,国家癌症中心在国际期刊上发布了 2022 年中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根据国家癌症中心与国际肿瘤研究机构(IARC)联合测算,中国全癌种的发病率从 35-39 岁年龄组开始显著增加,在 80-84 岁年龄组达到峰值。
恶性肿瘤已成为老年人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但是,随着诊疗技术和新药的发展,罹患恶性肿瘤早已不等于「判死刑」,高龄也并非抗癌治疗的禁区。
对于像这样高龄且病情复杂的案例,和睦家立即启动多年来坚持的 MDT 多学科联合会诊机制,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学科的医生齐聚一堂,对病例进行了深入讨论。
图片来源:bigstock
患者左乳的乳腺癌尚处于早期(cT1cN0M0 IA),可以进行手术,但右乳分期较晚(cT4N3M0 IIIC),无法立即手术。如果分次手术,一方面会让老人「挨两刀」,承受更多痛苦和风险,另一方面也会增加治疗费用。
经过充分讨论,参与 MDT 的医生们达成一致:由肿瘤内科先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让右乳肿块缩小,待肿瘤缩小到符合手术条件,再由外科同时进行双乳癌切除术。此外,术中将使用银夹标记,以便术后针对切除区域进行精准辅助放疗。
拿到这样周全、细致的诊疗建议,患者和家属都非常满意,希望立即按照该方案开始治疗。
经过两年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患者右乳肿块缩小至 3 cm,经外科再次评估后,为老人一次性进行了双乳乳腺癌手术。术后,右乳也依照计划继续进行放疗治疗,用以进一步改善预后。结束所有治疗后,老人每三个月复查一次,至今未见肿瘤复发。
肿瘤患者通常年龄偏高,需要额外的关注和照护,因为他们可能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对手术和药物的反应和恢复能力也与年轻患者有所不同。
在处理老年肿瘤患者的复杂健康需求上,除了针对肿瘤的治疗,多学科团队同样需要关心患者及其家庭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需求。这些多维度的支持将帮助肿瘤患者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放松心情,更从容地执行治疗方案,从而提升治疗质量和生活质量。
作者介绍
赵静
放疗科医生
主任医师
副教授
◆ 赵静医生毕业于石河子医学院临床医疗专业,之后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从事肿瘤放射治疗工作。2005 年 8 月至 2006 年 2 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进修学习。
◆ 除了临床工作以外,赵医生还主持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部课题一项,发表论文 10 余篇。她从事教学工作 20 余年,作为副主编撰写了石河子医学院教材《临床肿瘤放射治疗学》。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