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万物生长,也是孩子们长高的黄金期!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证实:春季(3-5 月)是儿童身高增长最快的季节,平均生长速度是秋冬的 1.5-2 倍。但对于小儿生长发育,很多家长存在一些错误的观点,今天我们邀请东阳市人民医院儿科主治医师王学成来正确对待小儿生长发育。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和同龄的孩子比比看。如果发现孩子比同龄孩子平均矮了 5 公分以上,或者孩子长期坐在班级前两排,裤子穿了两三年也不见短,那就得留意了,最好及时带孩子去正规医院做个检查。
虽然人的身高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但我们可以根据一定的范围来判断。医学上,通常会用百分位法或标准差法来界定孩子是否矮小。
百分位法是这样的:把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的 100 个正常健康孩子按身高从矮到高排排队,最矮的 3 个孩子就属于矮身材范畴,这在医学上称为第 3 百分位。也就是说,如果孩子的身高低于这个范围,或者比同龄孩子的平均身高矮了 2 个标准差,那我们就说孩子医学上属于矮小。
身高并不是全靠遗传决定,遗传大概占到六成到七成的样子。剩下的三到四成,那就是后天环境起的作用了,这部分咱们是可以努力一把的。就像种庄稼,好种子种在坏地里,也可能长不好;反过来,不那么好的种子,好好伺候着,也能长得挺壮实。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爸妈个子高,孩子不一定高,爸妈个子不高,孩子也能长得挺高。所以说,身高七分看天生,三分靠打拼。咱们要是能帮孩子把这能改变的三成潜力挖掘出来,在他们长身体的关键时候多上心,孩子还是能长到一个挺不错的身高的。
正常发育的孩子,咱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比如吃得营养、睡得够、多锻炼、心情好、少生病,来帮孩子改善身高,让他们长到理想的个子。
其实这个说法不太靠谱。
咱们说的「晚长」,医学上有个专业名词叫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就是别的孩子都开始青春期发育,个子猛长的时候,他还没动静,等别人长得差不多了,或者不长了,他才开始猛长个子。这种情况,一般孩子的爸妈也有过「晚长」的经历。
想知道孩子是不是「晚长」,得看骨龄。骨龄能真实反映孩子的生物年龄,也能看出孩子身高生长的水平。要是孩子骨龄比实际年龄小两岁,而且生长激素水平也正常,那可能是「晚长」或者就是体质性青春期延迟。但如果骨龄和孩子年龄差不多,那就不是「晚长」了。
就算是「晚长」的孩子,他们长个子的速度应该和正常孩子差不多。要是孩子长个子速度不对劲,又没及时想办法,等骨骺闭合了,再想长个子就来不及了,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
人的生长发育可用两个「年龄」来表示,一个是实际年龄,另一个是生物年龄,即骨龄。
骨龄是骨骼年龄的简称,它是以小儿骨骼实际发育程度同标准发育程度比一比,得出来的一个骨龄发育年龄。骨龄比实际年龄更能反映出孩子真实的发育状况,因此,要想知道孩子还能长多高,看骨龄就比看实际年龄准多了。而且,要是孩子个子不高,骨龄也是个很重要的评估工具,能较准确地反映身高增长空间。
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有规律的,刚出生时,第一年长得特别快,能长 25 cm 左右,1 周岁时的身长为出生时的 1.5 倍,而且前半年长得最快。第二年,身高增长会放缓一些,大约增加 10-11 cm。三周岁时的身高与其最终成人期身高的相关系数可达 0.8 左右。此后,孩子的生长速度会相对稳定,每年大约增长 5-7 cm。在青春期,出现第二次快速生长,身高可增加 20-25 cm。
如果孩子在婴幼儿期(3 岁以下)每年身高增长小于 7 cm,儿童期(3 岁-青春期)每年小于 5 cm,或者青春期每年小于 5.5-6.5 cm,那就可能是生长发育迟缓了,建议尽快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