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群众生命受到严重威胁,一大批青年医护见义勇为挺身而出;面对新冠疫情大考,一批 90 后甚至 00 后医护鏖战抗疫一线;面对人民健康重大需要,一批青年医师将青春智慧写在手术台、病床旁、实验室。
2022 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 100 周年,面对青春大考,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青年医护用勇气、担当、创新,交出一份厚重的时代答卷。
无勇气,不青春。近年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涌现出一大批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在关键时刻英勇施救的见义勇为好医生、好护士、好医学生,形成一支弘扬正能量、彰显时代风采的见义勇为英雄集体。「人民医院,一院好人」的优秀医院文化享誉全国。
青年护士王雅琪在人来人往的地铁站发现倒地男子的异常,立即跪地施救,通过徒手心肺复苏配合启用 AED 设备,成功挽救年轻生命;疾驰的高铁上,青年医生管茜听到广播寻医后迅速穿越车厢赶到患者身边,救人事迹赢得人民日报、新华社联手「点赞」;青年医生宁金卓多次在高铁上救助因伤流血及癫痫发作等乘客,面对赞誉,他从容表示,作为党员医生,应义无反顾冲上去。
该院见义勇为团队负责人肖璇表示,人民医院见义勇为英雄集体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践行「一切为了人民健康」,在飞机、高铁、地铁等公共场所见义勇为 30 余次,相关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报道 300 余次,阅读量超过 20 亿,成员获评包括「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等在内的国家级荣誉 6 项。
在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人民医院积极推动让「第一目击者」成为「最早施救者」理念,组建起一支包括 180 名医护组成的「天使在身边」护理急救培训队,免费为武汉市大型公共场所服务人员提供公益急救技能操作培训,建立形成高水平医疗团队支撑保障的救援模式,以人民医院的浩然正气铸就捍卫人民生命健康的坚强防线,向社会极大的弘扬了正能量。
至今,医院「天使在身边」急救技能培训队已经服务了包括武汉地铁、东航武汉公司、武昌职业技术学院等在内的多处大型公共场所。
无担当,不青春。在驰援各地抗疫斗争中,人民医院青年医护白衣执甲、奋勇向前,将青春汗水洒在上海、吉林、许昌、武汉等地,用行动彰显青春力量,以拼搏担当时代责任,展现出了新时代「人民」青年该有的「最美」模样。
青年医生黄兵,面对新冠疫情「大考」,2020 年初以来,三次主动投身抗疫「战斗」,在武汉、乌鲁木齐、上海留下奋斗身影;青年医生昌金星,从武昌方舱转战到上海方舱,他带着「武汉经验」,努力续写「红色传奇」,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青年检验技师黄帅所在的人民医院核酸检测队享有「病毒猎手」美誉,受命驰援八方,累计检测量超过百万人次,并创造多个记录;青年医生赵东,再次报名「参战」,「逆行」前往上海驰援抗疫,在上海新国博方舱医院、亚定点医院奋战至今,完成从最美「大学生」到最美「逆行者」的青春蜕变。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第二批援沪医疗队党支部书记、领队周建林介绍,在 2020 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人民医院倾注全部力量,投入 4000 张床位、5000 多名医护,负责 10 条战线的抗疫工作,在首义院区、光谷院区、武昌方舱、武体方舱 4 大抗疫主战场共救治新冠肺炎患者 5510 人,为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胜利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在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后,该院又先后受命驰援黑龙江、吉林、北京、香港、新疆、河南、上海、海南、江西等地以及湖北省内的疫情防控工作,获得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无创新,不青春。在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青年医护立足岗位、敢于挑战,将青春智慧写在手术台、病床旁、实验室,在创新中练就过硬本领,用创新书写未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该院神经内科青年医生熊婧以第一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杂志发表论文,在全世界首次揭示了卵泡刺激素是老年女性更易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原因,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筛查和干预提供了「中国方案」。
「对于青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科学与热爱。」消化内科青年医生吴练练致力于人工智能医疗应用研究,从 2017 年开始,她跟随于红刚教授潜心研发「内镜精灵」,为内镜检测开启「第三只眼」,显著降低内镜检查的盲区率,引领全球消化内镜人工智能领域。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国家战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始终坚持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确立人才是发展的第一战略布局,由万红慧书记和王高华院长亲自挂帅的党委人才领导小组对人才工作进行顶层谋划和高位推动,人才队伍成效转化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和重要支撑。
聚焦「四个面向」的战略指引,人民医院以融合创新为引擎,积极与武汉大学校内外科研院所合作,共建跨学科融合医学研究中心,为复合型医学青年人才培养提供平台。
先后成立了全球首个医学遥感信息研究院、全国医院首个医工融合研究院、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公共卫生研究院,5 位两院院士、20 位国家杰青进驻医院交叉融合创新平台,共同推进「医学+」多学科交叉创新体系建设,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前瞻思维、学科交叉创新意识的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科技动能。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