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每年的 3 月 21 日被定为世界睡眠日,设定这个日子的主要目的是引起大家对睡眠的关注和重视。
近年来,随着失眠率的升高,人们对睡眠问题也是越发重视,都悄悄地「研究」起了睡眠——
「怎样才能更好入睡?」
「为什么自己会失眠?」
其中,最令人关心的问题是「自己每天究竟应该睡多少个小时?」
2022 年北京冬奥会勇夺金牌的谷爱凌,在一次演讲中分享了自己的「秘密武器」——每天睡够 10 小时。
有些网友开始做了个大胆设想:谷爱凌从小就睡 10 个小时,18 岁就能拿冠军。
如果我们向她学习,每天睡 10 个小时,是不是就能逢考必过、职场开挂、走上人生巅峰了?
就算达不到 10 小时,那我保证 8 小时的「国际睡眠标准」,应该就没问题了吧!
真的是这样吗?
还真不一定。谷爱凌的睡眠法,不是照搬就能有效果的。
就像 8 小时,其实它是每晚的人均睡眠时间,可不知从何时起,它却变成了普遍适用的推荐睡眠时间。
「8 小时论」其实是错误的!
这种简单粗暴的一刀切说法,反而会让人一味地 执着于「8 小时睡眠」,不仅不会让人睡得更香,还会在一定程度上 造成了很多人的「睡眠焦虑」。
大多数人,在睡前都会做的惯性动作就是看时间。在自己不困或者躺在床上也睡不着的时候,也要强迫自己睡足 8 小时。
不断计算着距离明天定下的闹钟时间还剩下几个小时,于是越看时间越睡不着,越睡不着就越看,从 8 小时慢慢缩短至 7 小时,5 小时……就这样,天亮了。
早上当被闹钟叫醒,头晕眼花、双腿乏力。你越发觉得这 8 小时太重要了。
怎样算是好的睡眠?
其实我们有时也会发现,看似睡眠时长足够,已经睡足 8 小时甚至更长时间,醒来后却觉得比睡前还累;而有些人,每天仅睡了 5-6 个小时,第二天还是精力充沛。
如果你并不需要 8 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还严格要求自己要每晚连睡 8 个小时,那就是在浪费时间。
所以,我们到底究竟需要多长时间的睡眠?有没有标准的睡眠时长?
其实,并没有标准的睡眠时长。
睡眠好坏,不能以睡眠时间的长短作为评判标准,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睡眠时间需要量都是不一样的。
如婴幼儿、青少年睡眠时间比成年人多,而老年人需要的时间则较短。
即使是同一年龄阶段的个体也会存在睡眠需要量的差异。要知道,睡眠其实跟饮食一样,每个人的饭量都是不同的。
人在睡眠时分为清醒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眠期、快速眼动睡眠期(做梦期),经历这 各个阶段后所需要的时间总共约 90 分钟,即为 1 个睡眠周期。
成人 一晚上 大概需要经历 4-6 个 这样的睡眠周期。
如果人处在深睡眠阶段时,忽然被闹钟或其他声音吵醒,将会感到非常难受,一整天都是感觉很疲惫。
而如果你能在浅睡眠的时候准时起床,那么睡醒之后,就能够神清气爽,几乎没有赖床的想法。
所以,比睡几个小时更重要的是,你每天在什么时候起床。我们常说的睡到自然醒,其实就是睡够了完整的睡眠周期。
即便有一两个晚上没有休息好,或者睡眠时间不足,也别太担心,白天打起精神,做好白天应该做的工作及事情。
睡眠是否充分,一般不以一天作为标准,而是以一周作为评估时间段,只要在 一周内睡够 30-35 个睡眠周期就可以 了。
因此,睡眠好坏,不能以睡眠时长作为标准,是以睡醒后第二天精力、体力是否够用作为标准。而这种精力旺盛则需要睡够完整的睡眠周期来支撑的。
那该如何做?
R90 睡眠法帮您轻松解决!
步骤 1. 固定起床时间
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将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因素考虑在内,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固定起床时间,这个时间除紧急特殊情况(如赶飞机,家中急事等)以外,不随意更改,并保证不赖床。
步骤 2. 倒推入睡时间
每个周期约 90 分钟,即 1.5 小时。如果一晚上睡 5 个周期,那就是 7.5 小时。
假设您每天定闹钟 6:00 起床,那么您可以选择在 22:30 左右入睡,如果您的入睡较慢,需要 20 分钟(时间因人而异),那么可以适当给自己预留 20 分钟,即大概在 22:10 开始躺在床上。
步骤 3. 睡前准备
● 如某天遇到特殊事情耽搁到了您的入睡时间,也不必紧张,您可以减去 1.5 小时(1 个周期)的时间,即选择在凌晨 0 点作为您的入睡时间,在这 1.5 小时的时间里,您可以选择看书,听轻音乐等。
● 睡前不要进食、大量喝水,以免消化系统干扰睡眠。
● 睡觉前远离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电视机等,这些设备的光线会刺激大脑,使其兴奋和难以放松,同时,如果在睡前回复短信息,就有可能让自己暴露在压力环境之中,不断思前想后。
● 如果您胡思乱想失眠,建议把脑子里的想法都写出来,把脑袋清空,方能平静入睡。起来之后要沐浴阳光,补充水分和营养。
步骤 4. 严格执行
即便遇上周末或者休假,也要遵循这个方法,按时起来。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