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11-14
原创

湘雅二医院牵头制定我国首部《经皮机械循环辅助在复杂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近日,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组织、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牵头制订的《经皮机械循环辅助在复杂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正式发布。

《共识》由医院「湘雅名医」「国之名医」荣誉获得者周胜华教授担任通讯作者,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韩雅玲院士,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江洪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医院心内科心脏重症专科主任唐建军教授作为主要执笔专家,心内科多位教授作为核心专家或写作组成员也参与了《共识》的编写。

本《共识》汇集了全国 60 余名相关领域专家意见,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先进性,对指导机械循环辅助的临床应用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近年来也进步迅速,尤其是生命支持技术-机械循环辅助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我国心血管疾病救治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机械循环辅助在爆发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心肌梗死等重大疾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应用量也在逐年增长。

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领域,机械循环辅助作为「后台支撑」,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左主干、孤儿血管、合并心源性休克、心衰等复杂、高危冠状动脉疾病介入治疗中,在高危 TAVR 等瓣膜疾病介入治疗及围术期并发症的处理,在高危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中,机械循环辅助不仅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解决了以前「想为却不敢为、没有条件为」的问题,也有助于介入治疗技术向解决重大、疑难、复杂、高危心血管疾病方向拓展。然而,我国目前尚缺乏相关文件指导经皮机械循环辅助在复杂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鉴于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组织了心血管预防、心血管急重症、介入心脏病、结构性心脏病以及心律失常 5 个学组的 60 余名专家,在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经过 3 次的全体讨论和 5 次修稿,历时一年余,完成了本《共识》。

《共识》全面介绍了经皮机械循环辅助装置的特点、临床应用、管理、并发症和撤离等,并结合循证学证据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经皮机械循环辅助装置在冠状动脉疾病、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等疾病介入治疗中应用的适应症、应用时机、应用方式、装置选择等做了详细介绍和推荐,具有较强的先进性、权威性和实用性。

《共识》的制订,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的空白,对更好地规范机械循环辅助的临床应用,有序推广机械循环辅助在高危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推动我国心血管介入治疗事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湘雅二医院着力于急危重症学科建设,成立急危重医学中心,并以中心带动相关学科建设,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在机械循环辅助方向,医院在国内较早、省内率先将机械循环辅助技术应用于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并成立了 ECMO 中心强化对相关技术的管理,取得了大量成果。

该技术自开展以来,已成功救治了大量暴发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高危手术、严重心衰等危重病例,并参加了 2020 年武汉抗疫工作,获得央视等多家媒体报道,相关成果获评湖南省科技进步奖,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医院在机械循环辅助「医工结合」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获得省「揭榜挂帅」项目支持,并获得多项专利。

2020 年,医院心内科周胜华教授团队牵头制订了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经皮机械循环辅助临床应用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此次又牵头制订中华医学会《经皮机械循环辅助在复杂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进一步确定了医院在本领域的领先地位。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