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5-27
原创

青大附院成功开展亚洲首例机器人辅助肺脏移植微创手术

近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矫文捷教授团队成功开展亚洲首例机器人辅助肺脏移植微创手术,患者术后情况良好,现已顺利康复出院。据悉,这也是继 2022 年 1 月美国西达赛奈医学中心开展的世界首例机器人辅助下右肺移植术后的世界第二例、亚洲第一例机器人辅助肺脏移植手术。

青大附院成功开展亚洲首例机器人辅助肺脏移植微创手术

患者于某患有终末期肺疾病,在长达 20 余年内反复住院治疗,但病情日益加重,严重到「一系腰带就喘不动气」。

肺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疾病唯一有效的方法,患者知悉后遂至青大附院胸外科矫文捷教授处就诊。矫文捷教授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医护团队,并完善术前检查,考虑到肺移植手术难度高、创伤大、对器官受者身体条件要求很高的特点和患者长年营养不良、体型消瘦、双侧肺大泡切除术后胸腔广泛粘连的实际情况,经过肺移植团队(包括胸外科、麻醉科、手术室、重症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器官移植中心等)反复讨论,矫文捷教授最终决定使用达芬奇机器人实施肺移植微创手术。

青大附院成功开展亚洲首例机器人辅助肺脏移植微创手术

手术切口 8 厘米,术中出血 150 毫升。患者术后第一天拔除气管插管,术后第 3 天下地活动,术后第 5 天拔除胸腔引流管,术后第 7 天脱离氧气,术后第 19 天顺利康复出院。

「达芬奇机器人是一柄利器,它让肺移植变得更加微创、安全、精准,让患者加速康复。」主刀医师矫文捷教授介绍。

提到为何最终选择使用达芬奇机器人实施肺移植微创手术,矫文捷教授分享:

1. 微创手术可减少患者的创伤、加速术后康复。

传统肺移植手术长达 50 cm 的切口,术后疼痛明显,影响患者自主呼吸和咳痰。终末期肺疾病的患者本身体弱,加上术后激素的常规使用,切口往往生长缓慢,甚至愈合不良,术后住院日往往长达 3 个月以上。达芬奇微创肺移植术仅使用 8 cm 的肋间小切口以及数个辅助孔,创伤小,呼吸肌功能保护较良好,疼痛相对较轻,病人术后呼吸、咳痰有力,加速了术后康复。

2. 缝合精准,降低手术过程中的风险。

肺脏移植手术最关键的就是支气管、肺动脉和左心房袖的吻合。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最大的优势正在于狭小空间的复杂操作如缝合。灵活的机械臂可以 360°自由转动,全方位、无死角、精准、快速的进行缝合。

3. 止血彻底。

达芬奇微创手术,不仅仅体现在手术切口的微创,更体现在胸腔内部的微创。终末期肺疾病患者由于常年反复感染,多数胸腔广泛粘连,切除病肺后胸腔经常广泛出血不止。达芬奇机器人可以更精准的剥离粘连带,清楚观察每个出血点,并精确、充分的止血。

青大附院成功开展亚洲首例机器人辅助肺脏移植微创手术

微创是外科手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此例手术的成功开展,预示着器官移植进入了人工智能微创时代。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