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李先生今年 54 岁,这 14 年过得挺憋屈——40 岁那年眼睛突然开始「跑偏」,俩眼珠几乎不能转动,固定在两眼的内眼角,对他工作生活产生极大影响。最近在武汉华厦眼科医院,戴鸿斌院长给他眼睛动了场「精细活儿」,一口气调整 6 根肌肉,硬是把眼珠子「掰」回了正位。
来院就诊时,李先生右眼只有光感,几近失明,左眼裸眼视力只有 0.3。据了解,他有高度近视却从不带眼镜,40 岁眼睛开始斜的时候,虽然外观不好看,但是他自认为不影响生活,直到 4 年前,他发现唯一视力好一点的左眼,黑眼珠都快斜不见了,走路步伐非常怪异,头只能斜着,最糟糕的是他骑车走不了直线,好多次差点掉到水沟里。
4 月中旬,李先生身体指标达标,符合斜视手术条件。戴鸿斌院长根据详细的术前检查结果,综合评估,为李先生制定了全麻斜视手术,每只眼睛要动 3 条肌肉(一般一只眼上一次只能做两条肌肉,为了避免缺血,做了特殊设计),双眼要动 6 条肌肉,手术难度挺大。
术后当天下午复查,李先生的双眼就恢复正常眼位,现在可以自由转动,再也不用忍受外人异样的眼神,李先生如释重负。
「成年人为什么会突发斜视?不是儿童更容易得吗?面对李先生家属的疑问,戴院长解释道:
斜视,俗称「对眼」或「飘眼」,简单说就是两只眼珠没法同时盯住同一个目标。就像团队合作出了岔子——一个眼珠认真「上班」,另一个却偷偷「开小差」。这通常是因为控制眼珠转动的肌肉(像牵线木偶的绳子)力量不均衡,或是大脑指挥失调,导致双眼无法协调工作。
小朋友确实更容易中招,尤其 3 岁前的娃,眼睛还在「学本领」,容易因遗传、早产或发育问题「跑偏」;其次就是家族有病史的,爹妈或亲戚有斜视,风险翻倍;受过眼外伤或脑部病的也容易出现眼部斜视。
李先生患的是高度近视相关性的固定性内斜视,他有高度近视,40 岁开始眼睛变斜,简单理解就是眼珠「变形记」:高度近视的人眼珠比正常人长一截(像吹气球吹大了),时间一长,固定眼珠的肌肉被「拉扯」得失去弹性,年纪越大越容易「拽不住」。
再加上肌肉的「中年危机」,40 岁后,全身肌肉开始退化,眼珠肌肉也不例外。原本能勉强维持平衡,现在稍一疲劳(比如熬夜刷手机),就可能「罢工」闹斜视。
而且高度近视常伴随视网膜变薄、青光眼等问题,这些病变可能间接「带歪」眼珠位置。
提醒大家,别以为成年后近视度数稳了就能躺平,高度近视者每年至少查一次眼轴和眼底,若出现看东西重影、容易眼疲劳,赶紧就医,别让斜视「偷袭」成功。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