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抑郁症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疾病。这种复杂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其表现形式受到发育因素的影响程度、其与其他心理障碍的共病程度,以及其对儿童心理社会功能各个方面的长期负面影响。
尽管儿童抑郁症相对罕见,但随着年龄增长,其患病率明显增加。一项研究表明,在青春前期儿童中,约有 20% 表现出亚临床抑郁症状,而在青少年中,这一比例可高达 65%[1]。
受其所处特定发展阶段的限制,你很少会听到儿童直接告诉你说他正受到抑郁症的困扰。由于缺乏相应的认知和社交能力,儿童很难用语言清楚表达他们面对的问题。此外,辨识以及标明情绪本身对他们来说就是一项复杂有挑战的任务,尤其是当他们正经历一段困难的时间,经历很多同时存在又相互矛盾的情绪。
尽管如此,以下特征表明儿童正在经历抑郁:
针对儿童,认知行为疗法(CBT)目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问题解决、社交技能、归因和自我控制训练等 [2]。此外,针对青少年的人际心理治疗(IPT-A)侧重于帮助青少年改善人际沟通模式,特别适用于与父母冲突严重、抑郁症状较重且伴有焦虑障碍的青少年 [3]。对于难以用语言讨论问题或表达情绪的儿童,游戏治疗则最为有效 [4]。
对自杀行为的干预应成为治疗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患者来说尤其如此。自杀干预的第一步是评估。自杀风险评估需要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反复进行,同时根据风险水平决定并调整评估频率。如有必要,需考虑住院治疗,以确保 24 小时安全监护。
在决定是否使用药物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症状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及复发率、儿童对心理治疗的反应、是否存在共病(如 ADHD 或焦虑障碍)以及父母和儿童对药物治疗的态度。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Wesselhoeft, R., Sorensen, M. J., Heiervang, E. R. & Bilenberg, N. (2013). Subthreshold depress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151(1), 7-22.
2. Schroeder, C. S. & Smith-Boydston, J. M. (2017).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r childhood problems; A clinician’s guide.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3. Maalouf, F. T., & Brent, D. A. (2012). Child and adolescent depression intervention overview: What works, for whom and how well?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ic Clinic of North America, 21, 299-312.
4. Axline, V. M. (1947). Play therapy (1st ed.). London, England: Churchill Livingstone.
本文由百汇医疗心理咨询师王波供稿。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