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个月,深圳新风和睦家医院接诊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占儿科门急诊的 11.2%,其中病情严重、需要住院的也不少。有些孩子就诊时胸片出现了大片「白肺」的情况。
那么,对它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时又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答:一个小知识:支原体是已知的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最小原核细胞微生物,它装备简陋,没有细胞壁,却能独立生活,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来引起呼吸道疾病。
每年夏秋季 6~10 月都是支原体感染高发期,它容易在幼儿园、学校、社区等人员密集的环境中发生感染,在密切接触的儿童及青少年中流行,潜伏期 1-3 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
如果碰上了每 3~7 年一次的流行高峰,当群体免疫力的减弱(比如新冠疫情过后)和新的肺炎支原体亚群的出现,感染率更会有 3~4 倍的增加 [3]。
答: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过程差异较大。
轻症通常是自限性,预后良好,无明显后遗症。
典型的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有:
1)发热,常达 38~39℃,可持续 1 周以上;
2)流鼻涕、咳痰不明显;
3)咳嗽是干咳、逐渐加重,阵发、刺激性发作,咳嗽剧烈时影响食欲和睡眠;
4)有过敏的孩子还可有喘息;
5)这时候医生给孩子查体往往不容易听到明显肺部体征,但拍胸片就会看到明显的肺部异常影像改变(如婴幼儿主要表现为双肺间质性肺炎,学龄前及学龄儿以一侧的节段性或大叶肺炎为主,容易出现胸腔积液及肺不张,暴发性支原体肺炎胸片常表现为弥漫性间质性病变),这也是它的特点之一;
6)其他还有多形性皮疹、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损害等。
重症支原体肺炎,可以引起并发症如胸腔积液、肺不张(胸片可表现为「白肺」)、坏死性肺炎、肺脓肿等,病后还可发生慢性肺间质纤维化,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严重的后遗症 [4]。
答:如果宝贝在该病高发期现以下情况,说明宝贝病情在加重,建议尽快前往医院治疗:
1)出现感染症状,如发热持续 3 天以上不能缓解;
2)出现阵发性、成串的咳嗽:早期干咳,后期有痰且较剧烈,甚至影响吃饭和睡眠;
3)喘息或是呼吸困难,呼吸时胸骨上、锁骨上或者肋骨下出现了凹陷症状;
4)明显呼吸增快:两个月以内的孩子,一分钟内呼吸超过 60 次;两个月至一岁的孩子,一分钟内呼吸超过 50 次;1 至 5 岁的孩子,一分钟内呼吸超过 40 次;大于 5 岁的孩子,一分钟内呼吸超过 30 次。
5)小婴儿如果精神反应不好、不吃、嗜睡、尿少了等各种异常情况也要及时来。
当临床怀疑患儿有支原体肺炎时,我们要及时完善实验室检查,包括感染指标、相关的病原学检查等,当然胸片也要做一做,如果明确了支原体肺炎就需要住院治疗了。
答:支原体家族没有细胞壁,青霉素类、头孢菌类等是通过破坏病原体的细胞壁产生抗菌作用的,所以对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无效。
而阿奇霉素是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能直接作用于细胞核,通过抑制肺炎支原体内部核酸的转录和复制、干扰蛋白质的合成来对抗支原体,所以非常的专业对口。同时,阿奇霉素一天只用一次,相比于其他药物,副作用又比较小,所以目前一般是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后的首选药物 [2]。
当然,如果碰上难治性或者是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又会有些变化。如果到了这种严重的程度,医生就会评估后根据情况使用其他敏感抗生素、激素、丙种球蛋白、支气管镜检查等。
答:目前,支原体肺炎还没有针对性的疫苗来预防。在支原体感染高发季节,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预防:
1)注意保持室内清洁与通风,陪孩子多户外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免疫力自然提高;
2)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如果一定要去,建议随身备个口罩;
3)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
4)教孩子做好手卫生,经常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
5)在学校、幼儿园等场所要注意通风消毒,避免出现聚集性、爆发性感染。
对疾病充分的了解是战胜疾病的坚实基础,相信知道了这些支原体肺炎的相关知识,您能在将来陪宝宝成长的道路上更加从容。
参考资料: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指南 (2023 版) [EB/OL]. [2023-02-15].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9/202302/8536e7db5cc7443eba13601e58d58861/files/b75c01f656c04653bfed27f0bb88b550 doc.
[2] 陆权, 赵顺英.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再认识 [J]. 中华儿科杂志, 2016, 54 (2): 81-83.
[3]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 殷勇 陆权 闫晓莉 中华儿科杂志, 2016,54(02):
[4]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赵德育 陈慧中 郑跃杰 中华儿科杂志, 2016,54(02).
[5]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若干问题 陈志敏 赵顺英 王颖硕 中华儿科杂志,2016,54( 2 ).
本文作者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