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以下称 ICAS)是引起卒中的最常见病因之一,致残率及死亡率高。ICAS 是卒中的最常见因素。在东南亚地区,ICAS 可占所有缺血性卒中 50%,且 1 年内再发卒中概率可高达 20%。此外,ICAS 可增加痴呆、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1]。
即使积极治疗,ICAS 人群再发卒中风险仍较高。为此,来自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欧文医学中心、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佛罗里达大学的学者们分析讨论了 ICAS 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新型影像检查法、药物及手术治疗方法,成果总结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risk factor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一文,文章发表于 2022 年 2 月 7 日的《柳月刀神经病学》(Lancet Neurology,影响因子 30.039)。
动脉粥样硬化的介绍
1999 年,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病理科的 RUSSELL ROSS 教授在《新英格兰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影响因子:72.406)发表题为《动脉粥样硬化——一种炎性疾病》(ATHEROSCLEROSIS — ANINFLAMMATORY DISEASE)的文章,表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性疾病,主要发生于大、中弹性和肌肉动脉,引起心脏、大脑、肢体缺血及坏死 [2]。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于血管内皮。血管内皮对脂蛋白及血浆其他成分的通透性增加,白细胞粘附分子上调,白细胞向动脉壁内游走。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病因包括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吸烟、糖尿病、遗传因素、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感染等。
脂肪条纹的形成
早期的脂肪条纹由吞噬了脂质的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泡沫细胞)、T 淋巴细胞等组成。后期的脂肪条纹包含平滑肌细胞。
脂肪条纹形成的过程包括:平滑肌细胞游走、T 细胞激活、泡沫细胞形成、血小板粘附和聚集。
颅内动脉脂质条纹及纤维斑块可在 24 岁时即可出现,随着年龄增长,可出现内膜坏死及增厚 [3]。
动脉粥样硬化后期复杂病变
脂肪条纹发展到中晚期,纤维帽形成并将病灶和管腔隔开。纤维帽下是白细胞、脂质、坏死碎片的混合物,混合物可形成坏死中心,坏死中心代表有细胞凋亡和坏死、蛋白水解、脂质堆积。病灶可进一步延伸扩大。
不稳定纤维斑块
纤维帽破裂或纤维斑块溃疡,可迅速形成血栓并堵塞血管。
a:脂肪条纹
b:重度动脉粥样硬化
c:动脉粥样硬化溃疡斑块、早期动脉瘤形成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ICAS)
1. 流行病学
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颅内主要大动脉狭窄,依次最常见于基底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动脉颈内段、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动脉。
存在粥样硬化斑块的颅内动脉横断面
欧洲的一项研究显示,20-29 岁人群中,10-30% 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在 65 岁人群则高达 80-97%。共纳入 2593 名无症状人员的 4 个研究显示,3.5-13% 的人存在颅内动脉狭窄,亚洲人 ICAS 的比例更高。我国一项基于 TCD 检查的研究显示,20-30% 的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人群存在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3]。
颅内动脉狭窄程度是最好的卒中预测因素,有症状的颅内动脉狭窄人群发生卒中的风险更高,具体见下表:
2、病理生理
ICAS 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是动脉血管壁胆固醇堆积:
脑部动脉的尸检研究显示,任何程度的内膜增厚均可引起动脉管腔成比例地狭窄,内-中膜直径>3.7 mm 的颅内动脉外向重塑代偿能力小于冠状动脉(冠张动脉 40% vs 颅内动脉 6%),关于 ICAS 患者颅内动脉的重塑仍需进一步研究。
ICAS 相关卒中的机制包括斑块破裂后引起动脉-动脉栓塞或闭塞、重度狭窄斑块引起的血流动力学障碍、穿支动脉开口处内膜增厚引起的分支闭塞性疾病(如豆纹动脉、桥脑穿支动脉),或二者兼而有之。实际上,血流动力学障碍及多种卒中模式提示斑块不稳,再发卒中风险更高。ICAS 患者再发卒中机制不一定与首次卒中相同。
ICAS 病变影像学举例
3、诊断
ICAS 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不同于其他引起管腔狭窄的动脉疾病,如非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老化、烟雾病、动脉夹层、栓塞后再通、炎症性血管病等。
ICAS 是胆固醇介导的动脉疾病,病理显示动脉粥样硬化。ICAS 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 DSA、MAR、CTA、TCD 及高分辨率 MRI。
检查 50-99% 的狭窄,可用 DSA、TCD 和时间飞跃技术 MRA,其阴性预测值高(86-91%),但阳性预测值低(36-59%)。
CTA 对 ICAS 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于时间飞跃技术 MRA,在美国,更倾向于用 CTA 诊断 ICAS。
高分辨率 MRI 可显影颅内动脉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包括偏心性血管壁、脂肪抑制 T1 加权像显示富含脂质坏死中心。坏死病灶周围造影增强显影提示斑块或炎症不稳,病理验证可进一步帮助了解增强显影的意义。
4、治疗
(1)阿司匹林与华法林疗效相当(WASID)
(2)双抗治疗 21-90 天降低再发卒中风险(CLAIR,CHANCE,POINT,THALES)
(3)强化他汀治疗(SPARCL)
(3)胰岛素敏化剂(IRIS)及血糖控制
(4)早期允许血压偏高
(5)长期血压控制(SAMMPRIS 事后分析)
(6)运动(SAMMPRIS 事后分析)
5、ICAS 患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Gutierrez, J., Turan, T. N., Hoh, B. L., & Chimowitz, M. I. (2022).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risk factor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e Lancet Neurology.
2. Ross, R. (1999). Atherosclerosis—an inflammatory diseas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40(2), 115-126.
3. Qureshi, A. I., & Caplan, L. R. (2014).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The Lancet, 383(9921), 984-998.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