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左耳好像听不见了!」19 岁的小曹焦急地冲进苏州京东方医院耳鼻喉科诊室。就在一天前,他毫无征兆地出现左耳听不到声音,闷胀、有蝉鸣声。
检查结果令人震惊:左耳平均听力损失高达 73 分贝(正常听力 ≤ 25 分贝),属于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是耳鼻喉科一种急症——突发性耳聋。更令人担忧的是,近几年像小曹这样的年轻患者明显增多,且多数有共同特点——熬夜、高压、疲劳、亚健康状态。
突发性耳聋为何盯上年轻人?
接诊的吴昌竹主任表示,突发性耳聋原本多发于 40-60 岁人群,但近期 20-30 岁患者占比显著上升。分析病例,有三个典型特征:
突发性:24 小时内突发听力下降
无明确病因: 未受外伤、感染等直接影响
伴随症状: 耳鸣(90% 患者出现)、耳闷胀感(50%)
通过与这些患者交流,吴主任发现了关键性的诱因:
连续 熬夜 赶项目
长期戴降噪 耳机 工作
病毒 感染
长期处于 70 分贝以上 噪音 环境(相当于闹市街道音量)
黄金 72 小时救治
小曹确诊后,医疗团队立即启动 「黄金 72 小时」 抢救性治疗方案,耳内精准注射药物,高压氧舱治疗,使用激素、营养神经及扩管改善微循环药物等等。一套组合拳下来,第七天复查,小曹的左耳听力恢复正常,耳鸣也消失了。
吴主任特别强调:「突发性耳聋前 3 天是抢救听力的黄金窗口,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损失。」
年轻人,你的耳朵正在求救!
近年来突发性耳聋发病率上升,其中 18-35 岁人群占比逐年增加。这些危险信号千万别忽视:
✅ 别人说你电视音量开太大
✅ 耳鸣持续超过 2 天
✅ 耳内有「棉花塞住」的闷胀感
✅ 辨不清声音方向
保护听力,医生建议这么做:
✅ 「60-60」法则:耳机音量不超过 60%,连续使用不超过 60 分钟
✅ 噪音逃生:身处嘈杂环境时,每 2 小时找安静处休息 10 分钟
✅ 减压秘籍:每天做 3 次「478 呼吸法」(吸气 4 秒-屏息 7 秒-呼气 8 秒)
编辑 | 鞠娜
责编 | 张晶
审核 | 李仲娟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