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10-14
原创

高尚病例:PET/CT 诊断腮腺腺淋巴瘤 1 例

病史摘要

患者男,58 岁,无意中触及右耳下肿块,活动度好、边缘光滑,质地中等,无红肿热痛、张口受限等症状,余无特殊。

PET/CT 显像:

高尚病例:PET/CT 诊断腮腺腺淋巴瘤 1 例
【图 1】
高尚病例:PET/CT 诊断腮腺腺淋巴瘤 1 例
【图 2】
高尚病例:PET/CT 诊断腮腺腺淋巴瘤 1 例
【图 3】
高尚病例:PET/CT 诊断腮腺腺淋巴瘤 1 例
【图 4】

PET/CT 检查所见: 右侧腮腺偏后下份稍高密度结节(大小约 2.0 cm×1.5 cm×3.0 cm),边界清楚,密度均匀,FDG 摄取明显增高,SUV 最大值约 10.3、平均值约 9.3。

病理结果:

高尚病例:PET/CT 诊断腮腺腺淋巴瘤 1 例

病理提示:「右耳后皮下」病变倾向涎腺上皮源性肿瘤,腺淋巴瘤可能性大。

腺淋巴瘤

又称 Warthin 瘤、乳头状淋巴囊腺瘤,由 ALBRENHTT 和 ARZT 在 1910 年首先报道,在涎腺肿瘤中较为常见,主要为腮腺的良性上皮性肿瘤,占腮腺肿瘤 14%~30%、占腮腺良性肿瘤 5-10%,发病率仅次于混合瘤,单侧与双侧均可见,发病部位多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极,有明显的「三多」征象,即多位于腮腺浅叶、多质性、多灶性。好发于中老年男性,有相关文献报道发病与长期吸烟有关,可能的发病机制:烟焦油中的化学物质作用于淋巴组织中迷走的腮腺组织,导致这些组织化生。临床表现主要为耳下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分叶少见,包膜多完整,可分为囊性为主型和实性为主型。

病理: 肉眼呈圆形或卵圆形包块,包膜完整;切面呈典型的多囊性外观;镜下组织学特点:由双层嗜酸性上皮细胞构成乳头状结构,其间质为大量滤泡样淋巴组织,常出现生发中心,诊断特征是嗜酸性上皮细胞。

影像学表现: 具有一般良性肿瘤特征,边界清晰,包膜通常完整、较薄,呈圆形或卵圆形,较大者可分叶,合并感染时边界可不清楚。CT 上密度高于腮腺,囊变率高,早期中度或明显强化(淋巴间质中有丰富的血管),延迟强化明显减弱,呈「快进快出」强化方式,可见贴边血管征;少数报道病灶强化程度低或无强化。MRI 上实性成分呈 T1WI 等、T2WI 稍高信号,囊变区一般呈 T1WI 低、T2WI 高信号,部分由于其内含蛋白、胆固醇结晶或出血呈 T1WI 高信号。PET/CT 显像:不具特异性,同部分良性肿瘤如多形性腺瘤、嗜酸细胞瘤一样,对 FDG 呈高摄取。

主要鉴别诊断:

1、多形性腺瘤(PA): 为最常见的腮腺良性肿瘤(占 70~80%),中年女性多见,病理上以组织结构的多形性为特征,具有黏液样组织、 软骨样组织和上皮细胞等,又称混合瘤。多位于腮腺浅叶上极,分叶多见,边界清或不清,平扫 CT 值低于腺淋巴瘤,增强有明显的延迟强化特征,较大时可合并囊变,可伴有钙化,具有一定的侵袭性和复发性,可恶变。

高尚病例:PET/CT 诊断腮腺腺淋巴瘤 1 例

2、腮腺淋巴瘤: 与腺淋巴瘤仅一字之差,但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发生在腮腺区的恶性淋巴瘤较为少见,主要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常见亚型 MALT、DLBCL 及 FL,霍奇金淋巴瘤和 T 细胞淋巴瘤均罕见。腮腺区非霍奇金淋巴瘤好发于中老年,常大于 5 0 岁,临床上患者常以腮腺区无痛性肿块就诊,有部分病例会由于侵犯到面神经出现面神经麻痹或疼痛;影像上,MALT 淋巴瘤多表现为边界不清晰,密度不均匀,并可表现出沿腮腺轮廓塑形性生长的特点;DLBCL 多表现为边界清晰结节影,结节相对较小。

高尚病例:PET/CT 诊断腮腺腺淋巴瘤 1 例

3、腮腺淋巴结转移: 以头颈部皮肤鳞癌较多见,发生率 5% 左右,最常见为鼻咽部来源;表现为腮腺单发或多发结节,常伴耳周、颈部淋巴结增大,边界不清、密度不均,中央可伴坏死,结合原发病史可辅助鉴别。老年人腮腺内增生淋巴结也较常见,密度较高,边界清楚。

高尚病例:PET/CT 诊断腮腺腺淋巴瘤 1 例

4、基底细胞瘤: 患病年龄较小,且多发于女性,均为单侧,好发于腮腺浅叶区域,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实性或囊实性肿块,CT 以等密度为主,钙化少见,MR 上多表现 T1WI 低、T2WI 高信号,若伴出血、囊变则呈混杂信号;增强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逐渐减退,呈「快进慢出」,动脉期与静脉期 CT 值均显著高于腮腺淋巴瘤;可发生恶变,转为浸润性生长的基底细胞腺瘤。

高尚病例:PET/CT 诊断腮腺腺淋巴瘤 1 例

治疗与预后:

腮腺腺淋巴瘤复发或恶变率相对较小,常手术切除,但因该肿瘤多灶性生长的特性,术后可能在未切除病灶或对侧腺体内再次出现肿瘤。因此,术前进行准确定位及定性诊断,对临床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结:

正常腮腺通常表现为较低的 18F-FDG 摄取,由于葡萄糖转运和糖酵解速率增加,腮腺区良恶性肿瘤 、生理性摄取或炎症病变等均可出现 18 F-FDG 高摄取,有研究证实腮腺良恶性肿瘤的平均及最大 SUV 值无显著差异,故 SUV 值对于腮腺单发病变的良恶性鉴别缺乏特异性,因此在临床诊断工作中,我们需结合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数目、内部特征、强化方式及代谢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定性诊断需借助病理。但 PET/CT 显像是全身性检查,对腮腺恶性病变伴淋巴结等全身其他组织器官转移、全身性恶性病变(如淋巴瘤)及腮腺转移瘤鉴别方面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  956. 现代医药卫生 2020 年 3 月第 36 卷第 6 期 J Mod Med Health,March 2020 ,Vol .36 ,No .6。

2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 年 8 月 第 5 卷第 16 期。

3  卫英, 戴罡. 原发性腮腺恶性淋巴瘤的 CT 诊断 [J]. 医学影像 学杂志,2 0 2 0,3 0(1):3 1-3 4。

4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HEALTH SCIENCES)V01.51 No.1 Feb.2019。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