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瘘
这是一个令很多外科医生都面露难色的疾病
许多肠瘘患者到处求医无门
生活相当痛苦
……
黄女士与疾病的抗争始于 2012 年。
那一年,她因早期宫颈癌接受了全子宫切除手术。
命运在她的人生道路上设置了重重障碍。后面多年间,她多次接受手术:
2019 年,出现盆腔包块行盆腔穿刺引流术;
2020 年病情进一步恶化,行盆腔探查加卵巢肿物切除术+肠粘连松解术,期间多次穿刺引流,多次出现肠梗阻;
2024 年 9 月行腹腔镜辅助下回肠部分切除术+腹腔粘连松解术+小肠减压……
命运似乎总是与她开玩笑。
术后,她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肠瘘和腹腔感染,导致了感染性休克。
肠瘘,简单来说,就是肠道与其他器官或体表之间形成了异常的通道。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手术后、外伤或感染后,导致肠内容物(如消化液、粪便)泄漏到腹腔或其他部位,引发严重的感染和炎症。
肠瘘之所以危险,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感染风险高:肠内容物泄漏到腹腔或其他部位,会引发严重的感染,甚至导致败血症。
2、营养流失:肠瘘会导致消化液和营养物质大量流失,患者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
3、电解质紊乱:消化液中含有大量的电解质,肠瘘会导致电解质失衡,影响心脏、肾脏等重要器官的功能。
4、难以愈合:肠瘘的治疗非常复杂,常常需要多次手术和长期的治疗,且容易复发。
经历了这么多次的手术治疗和 ICU 中的漫长期待,黄女士又找到了 南方科技大学医院 胃肠外科的张洪贞医生。
张洪贞副主任详细了解了病情后,认为黄女士的情况不适合再进行手术。
他建议可以试试保守治疗——不开刀,让瘘口自己愈合。
张洪贞副主任为黄女士制定了一套详细的治疗方案:
通过渐进式的锻炼和治疗,黄女士的瘘口真的开始慢慢愈合,营养好了起来,黄女士的气色也变得红润起来。
74 天后,瘘口完全愈合,黄女士终于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康复出院。
看到黄女士入院时和出院时判若两人,张洪贞副主任也非常感慨,「医学有局限,但生命的韧性远超想象。我们不仅是修补瘘口,更是在修复对生命的信念。」
同时,张洪贞副主任也作出提醒:肠瘘讲究早期的诊断,早期的治疗,还要注意营养支持。
一旦出现肠瘘,要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最好是有专门针对肠瘘的专科门诊,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