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12-05
原创

南昌大学二附院系列科普:脖子上出现小疙瘩,网上搜索后竟寝食难安?

作者:检验科检验技师石茜、李旭,主任技师谭立明

高三的小丽偶然间发现自己的脖子上出现几个小疙瘩,和花生米一样大,有点硬,拿手指按压时会滑动,但由于不是很痛,就没放在心上。

可谁知小疙瘩越长越大,「花生米」变身「大板栗」,周末回家后,小丽上网一查,心凉了半截,网上众说纷纭,白血病、鼻咽癌、恶性淋巴瘤...... 想到自己还没考上大学就命不久矣,小丽悲痛万分,一个人包在被窝痛哭。

后来父母带小丽去医院检查,结果虚惊一场,只是炎症引起的淋巴结肿大,按医嘱服药后,肿块很快就变小了。

小疙瘩究竟是何方圣神,网上众说纷纭的癌症从何说起,我们又该如何确定脖子上的疙瘩是不是由癌症引起的呢?大家不要着急,让我们一起查明小疙瘩背后的大秘密。

一、小疙瘩究竟是什么?

说起小疙瘩,就不得不先提起我们身体的「警察局」淋巴结。淋巴结是机体中最为重要的免疫器官, 当「敌军」入侵时, 淋巴结可以发挥增殖、过滤以及免疫等系列的作用。通常情况下,人颈部淋巴结在皮肤下比较浅且分布密集,淋巴因子以及抗体在和致病因子进行斗争后,患者淋巴结内淋巴细胞以及组织细胞会反应性增生, 进而发生肿大。

二、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

在癌症高发的今天,很多人都像小丽一样,谈癌色变,觉得淋巴结肿大一定是癌症的前兆。其实淋巴结肿大非常常见,在许多疾病中都可以看见它的身影,有良性的,也有恶性的,通常我们将其分为三类:

1. 良性肿大(淋巴系统与入侵者的战场)

包括各种感染、结缔组织病和变态反应等引起的肿大,随着病因去除,一般遵循医嘱服用消炎药、输液或手术切除,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完全恢复。所以如果大家摸到有小疙瘩也不必过于担心,不要自己吓自己。

2. 恶性肿大(沦为肿瘤细胞的殖民地)

无限制增殖的肿瘤细胞在淋巴结内大量增殖,占据和破坏淋巴结正常组织结构,同时引起淋巴结内纤维组织增生及炎症细胞浸润,导致淋巴结肿大。

内生肿瘤:如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

转移肿瘤:如鼻咽癌转移至颈部淋巴结,胃癌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口腔癌转移至颈部淋巴结等

3. 交界性肿大(灰色地带)

目前不是恶性,但有转变成恶性的潜力

多种恶性肿瘤均可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由此可见网上关于颈部淋巴结肿大是癌症预警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那临床医生又是如何鉴别的呢?

三、临床检测方法

临床医生通过详细询问病史, 结合血常规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常见诊断方法如下。

1. 触诊(查体)

良性肿大:淋巴结质地柔软,可移动,手指按压有痛感

恶性肿大:淋巴结质硬,表面光滑,活动度差,无压痛

这时候有人就会说:哎呀!我摸到自己的肿块啦,按压起来并不疼,我是不是得癌症了!值得注意的是,触诊只是医生经验性的预先辨别,与确诊还相差甚远。由于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因素众多,还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查才能确定。

2. 血常规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

白细胞计数升高:正常范围 (3.5-9.5)×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绝对值升高(百分比正常范围 40-70%)

3. 彩超检查:针对淋巴结形态、内部结构以及血流动力学检查观察。

当通过以上检查后仍无法明确肿大原因时,就要进行细胞穿刺或病理活检。

四、临床检测案例

小周通过一系列检查,被确诊为鼻咽癌,以下是他的血常规检验单,可见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绝对值均有升高。

南昌大学二附院系列科普:脖子上出现小疙瘩,网上搜索后竟寝食难安?

五、如何预防?

淋巴结肿大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熬夜,不要过度劳累,要保持乐观的情绪,要早睡早起,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提高免疫力,这样能够有效地预防淋巴结发生肿大。

2. 饮食方面:不要吃辛辣、刺激、生冷、油腻的食物,要吃一些清淡、营养、容易消化的饮食,像鱼肉、鸡蛋、果汁、牛奶、豆腐等,要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六、小提示

养成定期进行体检的良好习惯。

如果发现自己脖子上莫名其妙出现小疙瘩,一定要及时去检查,特别是恶性肿大,按压无痛感时,尤其容易被忽视,一定要发现,早治疗。

当大家发现自己身体出现问题时,不要盲目听信网上所谓「专家」的诊断,要去正规医院检查。

作者:检验科检验技师石茜、李旭,主任技师谭立明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