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一名 15 岁男孩高热不退、胸痛、气促、血氧下降、心功能不全,生命垂危。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联合张文宏教授团队、本院多学科团队,成功将男孩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2 月中旬,广西平南县一名 15 岁男孩因持续高热、剧烈胸痛、呼吸急促紧急送来我院。家属称,孩子起初仅表现为发热和乏力,误以为是普通感冒,但病情在 3 天内迅速恶化,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我院急诊科初步检查排除肺部栓塞、主动脉夹层后,随即按发热查因转入感染性疾病科。
入院才 2 天,男孩肺部炎症进展迅速。转入感染性疾病科后,江建宁教授、苏明华主任医师、庞裕副主任医师、王荣明总住院医师立即使用强有力抗细菌治疗+当下发病率高的抗流感治疗,但男孩仍旧高热不退,且日渐衰竭,两肺胸腔积液迅速增多,引流出类似脓胸样积液。
面对紧急危重病情,感染性疾病科迅速启动多学科会诊(MDT),联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血液内科、风湿免疫科、PET/CT、放射学科等专家讨论病情:
脓胸、嗜血细胞综合征、castleman 病、still 病、淋巴瘤均不能排除;纤维支气管镜做了 2 次、胸穿 3 次、骨髓穿刺 2 次、PET/CT,激素、强有力抗生素都上了,但胸水不断,引流管堵塞,胸痛气促不缓解,剧烈咳嗽,多浆膜腔积液,心衰、高凝、高炎症因子瀑布效应,发热不退——原因仍成谜!
2 月底,感染性疾病科江建宁教授特邀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张文宏教授远程协作会诊,张文宏教授当场答应。同时,会诊也得到了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廖柏明、副主任玉艳红的支持。
线上会诊集齐了近 80 位院内外医生,包括本院呼吸与危重症专家、血液病专家、风湿免疫专家以及本院研究生、规培生等,线上精准剖析,热烈讨论。张文宏教授考虑男孩为:感染后多系统炎症反应综合征(MIS-C)。
随后,张文宏教授协同华山重症团队、我院多学科团队为该患者组建了一个临时救治微信群,每天持续跟进病情变化,进行抗感染降阶梯,强化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调整,动态调整治疗抗凝剂量。
按下葫芦浮起瓢,救治并非一帆风顺。眼看炎症因子下降、体温已正常数日,抗生素降级,男孩激素减量后,高热再现,肺部病灶再现。用激素,忧二重感染;降激素,体温又起——每个决策看起来都如同踩在刀尖上。
于是,院内再次进行了 MDT。江建宁教授邀请儿科蒋敏教授、血液内科赵卫华教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邓静敏教授、风湿免疫科雷玲教授、检验科梁宏洁教授、药学部罗俊主任药师再次为此男孩献计献策。
最终,经过 49 天的昼夜奋战,男孩激素减量、体温恢复正常,肺部病灶基本吸收,于近日成功好转出院。出院 1 周后复诊,男孩炎症因子正常,体温持续正常。
张文宏教授十分感概:「非常感动,能够让这样的普通患者获得重生是我们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回报,是对我们最大的奖励!」
江建宁教授表示,此次成功救治得益于我院的多学科联动机制,形成了「1+1>2」的救治合力;张文宏教授团队的远程指导也为精准治疗提供关键依据。「面对命悬一线的患者,医患之间不计得失的相互配合,治愈的不仅是疾病,更是生命的光辉。」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