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5-04-18
原创

谈癌不必色变,癌症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收录于专题: 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
谈癌不必色变,癌症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谈癌不必色变,癌症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4 月 15 日上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在门急诊大楼一楼大厅举办了第 31 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暨中国抗癌日义诊活动。本次活动以「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为主题,旨在普及肿瘤防治知识,提升公众健康意识,助力「健康中国 2030」战略实施。我院院长郑宝石、副院长程继文,医务部、护理部、医院办公室、门诊办公室、医院质量管理办公室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多学科专家团队、医护人员及广大市民朋友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程继文副院长主持活动启动仪式。

谈癌不必色变,癌症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上午 9 时,活动正式拉开帷幕。郑宝石院长在致辞中指出,作为广西临床医疗、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医疗保健的中心,我院始终践行「整合防治,精准施策」理念,长期深耕肿瘤防治工作。牵头开展区域性高发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和早期筛查项目,肝癌、鼻咽癌等地方病的防治技术特色鲜明、优势明显,部分研究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依托「MDT to HIM」(多学科诊疗向健康整合医疗)模式打破学科壁垒,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诊疗方案,创新推出「九位一体」防治战略形成闭环式防控网络,打造「防-筛-诊-治-康」全链条管理体系,并将人工智能、基因检测、远程医疗等新技术深度融入防治全流程,持续提升癌症防治能力,为患者提供精准高效、安全可及的诊疗服务。

谈癌不必色变,癌症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程继文副院长主持活动
谈癌不必色变,癌症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竹板一打响叮当,街坊邻居听我讲,今儿不聊别的啥,专唠抗癌健康仗。」启动仪式上,医院科普团队扮演成哪吒、敖丙和太乙真人形象以快板表演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向市民宣传肿瘤防治知识,现场气氛热烈。

谈癌不必色变,癌症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谈癌不必色变,癌症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谈癌不必色变,癌症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随后,义诊活动全面展开。肿瘤内科彭志刚主任医师、妇科范江涛主任医师、放疗科康敏主任医师、胸外科阳诺主任医师、胃肠腺体外科覃新干主任医师和李杰华主任医师、结直肠肛门外科甘嘉亮主任医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农东晓主任医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白晶主任医师、临床营养科张勇胜主任医师、泌尿外科李天宇主任医师、血液内科罗琳副主任医师、肝胆外科朱广志副主任医师等多学科专家团队为市民提供了疾病咨询、健康指导和体格检查服务。

谈癌不必色变,癌症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谈癌不必色变,癌症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专科护士团队则围绕肿瘤预防、治疗不良反应、PICC 维护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解答,并免费为市民提供测量血压、测量血糖等服务。

谈癌不必色变,癌症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谈癌不必色变,癌症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谈癌不必色变,癌症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 AI 互动环节,市民可通过 AI 咨询常见肿瘤问题,并参与知识问答小活动。此外,日间化疗中心、血液内科等科室分别开展了健康讲堂,为市民普及肿瘤防治的科学知识。

谈癌不必色变,癌症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本次义诊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现场人头攒动,秩序井然。市民们纷纷表示,通过专家的耐心解答和丰富的科普活动,他们对肿瘤的早期筛查和科学防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收获颇丰。

科普小知识

根据最新肿瘤登记年报,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约 457 万例,相当于每分钟有 8.7 人确诊。在所有癌症当中,肺癌是全球第一大癌;在中国,肺癌无论在发病率还是死亡率上,均居所有癌症之首,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但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中国癌症的早期发现率不足 20%,能否尽可能早期地发现肿瘤是影响肿瘤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01 为什么强调科学抗癌知识的普及?

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因,而在我国,癌症已经超过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癌症的发生是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高脂肪饮食、久坐及运动不足等)不仅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风险因素,更是最具主动干预价值的可控要素——通过科学调整生活习惯,个体可显著降低患癌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30%-50% 的癌症可通过科学预防避免。即便罹患了癌症,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疗,也是可以治愈或长期控制的。然而,目前公众对于癌症的认知仍然存在误区,不少群众谈癌色变,认为癌症既不可防,更不可治。

因此,我们有必要科学普及防癌知识,传播正确的抗癌理念,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降低患癌风险。并进一步提升癌症患者的早诊早治率,保障抗癌治疗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癌症治疗效果。

02 如何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

首先,戒烟限酒。 世界卫生组织将烟和酒归属于一级致癌物。烟草烟雾中含有大量的致癌成分,与肺癌、喉癌、鼻咽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酒中的乙醇代谢产物可导致特定基因高甲基化,从而诱发食管癌、口腔癌、肝癌等。有数据显示,戒烟可降低 22% 的癌症死亡率,而限酒可降低 5.8% 的癌症死亡率。

其次,改变饮食结构。 做到「三低,三防,两多」。即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少食油炸甜腻食品;防霉防焦防烫,少食腌制烤焦和高温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多吃新鲜水果。

再次,适量的运动。 运动能有效提升人体的免疫力,肿瘤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紊乱、受损。研究发现,每周运动 3 次的人,免疫细胞活性比不运动的人高 40%。运动会加速肠道蠕动,缩短致癌物(如亚硝胺)在体内停留的时间。比如慢跑 20 分钟,肠道排空速度加快 50%。每周 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慢跑、骑行等),可降低 13 种癌症风险,持续运动 10 年以上,癌症死亡率下降 31%。

03 癌症关键在于预防,是不是意味着一旦患上癌症就没得治了?

这是非常错误的观念,癌症不但可防,而且可治可控。 以我们广西的常见癌种鼻咽癌为例。早期鼻咽癌患者,采用单纯放疗,其 5 年生存率超过 90%;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其 5 年生存率超过 80% ;即便是远处转移的患者,采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系统治疗,5 年生存率超过 50%。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