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05-26
原创

心源性猝死很可怕?科学预防早知道

死神面前无慈悲,尤其是在突然的死亡之下,令人招架不住。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8》,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 54.4 万例,占所有死亡的 10% 至 25%,且发生率逐年上升。并且猝死离年轻人的

心源性猝死很可怕?科学预防早知道

死神面前无慈悲,尤其是在突然的死亡之下,令人招架不住。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8》,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 54.4 万例,占所有死亡的 10% 至 25%,且发生率逐年上升。并且猝死离年轻人的距离越来越近,年轻人猝死三大导火索:熬夜、酗酒以及情绪激动,均应有的放矢加以预防。

为提高人们对心源性猝死的认识,加强预防意识,以应对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猝死或晕厥情况。5 月 19 日下午,上海海华医院组织医务人员前往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动车段(以下简称「上海动车段」)开展主题为「猝死的病因及预防」健康知识科普讲座。

心源性猝死很可怕?科学预防早知道

上海海华医院特邀嘉定区心血管病专家质控组成员、多点注册副主任医师康爱玲主讲。她首先从猝死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这三个方面让职工们对猝死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并结合她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用生动的案例搭配专业的医疗知识,将猝死的两种分类:心源性和非心源性猝死的诱发因素、前兆、抢救方式、并发症、高危人群等内容做了详细的讲解。

心源性猝死很可怕?科学预防早知道

心源性猝死很可怕?科学预防早知道

上海动车段的企业职工因其职业的特殊性,在日常工作中可能会遇到骤然晕倒,甚至是猝死的情况,因此了解猝死的预防和必要的急救措施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大家听讲的十分认真。

心源性猝死很可怕?科学预防早知道

心源性猝死很可怕?科学预防早知道

讲座结束后,有职工主动上前就自身的情况咨询康爱玲医生,后者十分耐心地解答问题。无论是讲座内容还是答疑解惑的方式与态度均受到了大家的高度认可和赞扬。

心源性猝死很可怕?科学预防早知道

除了有讲座以外,上海海华医院还为上海动车段的职工们提供了血压+血糖测量服务,再次受到了企业职工们的一致好评。

心源性猝死很可怕?科学预防早知道

心源性猝死很可怕?科学预防早知道

上海海华医院自从与上海动车段建立合作关系以来,已成功开展多次具有积极意义的健康讲座,为职工们的健康生活出一份力。未来双方将继续推动更深入的交流合作,共同携手助力「健康中国 2030」,为全民健康贡献应有的力量。

No.1 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 1 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占猝死总体人群的 80% 以上。

冠心病、急性心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是中老年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尤其是急性心梗的早期。

肥厚型心肌病

50% 患者有家族史;患病男女比例为 2:1,平均发病年龄为 (38 士 15) 岁。本病为青少年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漏诊率较高,建议存在猝死家族史者进行超声心动图筛查。

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

异常的冠状动脉可能在剧烈运动时候收缩,导致心脏局部缺血,严重者将导致心脏骤停或心律失常。

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

包括长 OT 综合征、Brugada 综合征和短 QT 综合征等遗传性心律失常,有时病毒感染和其他疾病也可能累及心脏电传导系统,使患者猝死风险增加。

心震荡

胸壁受到相对非恶意冲击所继发的心源性猝死,通常与心室颤动有关,是年轻运动员心源性猝死的原因之一。受累患者无基础性心脏病,胸壁、胸腔和心脏也无结构性损伤,早期除颤可挽救患者的生命。

No.2 非心源性猝死

非心源性猝死,包括除心脏器质性疾病和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的其他因素的猝死,都称之为非心源性猝死,包括药物中毒、食物中毒、化学物质中毒、过敏精神应激、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重症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等。20% 左右的猝死患者是非心源性疾病导致的死亡。

呼吸系统疾病

气道梗阻、重症哮喘、张力性气胸、睡眠呼吸暂停等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急性肺栓塞与猝死有关。

急性脑血管病

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脑干出血、大面积脑梗等,均可导致猝死。

主动脉夹层或主动脉瘤破裂

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破裂的漏诊率较高,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剧烈胸痛或腹痛, 应警惕本病 。

急性重症胰腺炎

酗酒和暴饮暴食可能引起急性胰腺炎 , 剧烈的炎症风暴可能导致心肌顿抑或心律失常,可能发生猝死。

其他少见原因

各种原因导致的严重休克、酸碱失衡与电解质紊乱、药物导致的恶性心律失常、甲亢或甲减、严重感染等也可能继发严重的心脏事件, 导致猝死的发生。

No.3 猝死有什么前兆?

多数患者猝死前并没有预警症状;猝死的典型症状为突发的意识丧失。

多数患者猝死前并没有预警症状, 故猝死难以预测。存在不明原因的晕厥的患者应该提高警惕。部分患者在猝死前数天或数月会出现气短、胸痛、疲惫、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

为突然发生的意识丧失, 可伴有局部或全身性抽搐、皮肤苍白或发绀、大小便失禁, 并迅速发生呼吸停止、瞳孔散大。

因猝死原因不同,猝死前短时间内可存在剧烈胸痛、严重呼吸困难、突发心悸、眩晕等。在一些猝死的患者中,猝死前可出现短暂的癫病发作。

No.4 发现猝死患者应采取的措施

猝死属于危急重症,在拨打急救电话同时,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抢救。

医生根据患者突然发生的意识丧失,伴呼吸心跳停止的情况可迅速诊断该病。了解患者相关病史 (如冠心病、心梗病史)、家族史,是否曾经有过不明原因的晕厥,是否存在毒物接触或药物过量摄入等。

No.5 猝死的预防重于治疗

对猝死高危患者应该进行全面筛查,并加强宣教;所有人都应该进行正规的简单急救培训;日常生活管理:保证规律的作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度加强体育锻炼;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掌握个人健康状况。

体检发现问题后,不要讳疾忌医,及时就医治疗,相互督促规范治疗;慢性疾病患者注意遵医嘱进行疾病管理;家中自备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家庭中每一个成员都应学习急救相关科学知识;冠心病猝死的预防:建议普通人群戒烟、规律锻炼、适量饮酒、健康膳食,注意监测并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冠心病患者应遵医嘱规律用药。

存在猝死家族史的人群,应该到医院进行心脏筛查;对于运动员来说,建议 35 岁以下运动员完善心电图,35 岁以上运动员进行运动负荷实验。积极做好心源性猝死的相关筛查;存在猝死高危因素的青年人,应避免参加剧烈运动,如马拉松, 但并非绝对避免运动。

专家介绍

心源性猝死很可怕?科学预防早知道

康爱玲,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从事临床工作 20 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理论知识和娴熟的医疗操作技能。能够快速、准确地处理内科等相关疾病的急、危、重症患者。是一位集急救医学、重症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技能于一体的全能型医学专家。

擅长:心血管内科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及心肺复苏、多脏器功能不全、重症肺炎等临床救治。

 

*声明:本内容仅代表文章来源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