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04-25
原创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完成上海西南地区首例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术(S-ICD)

4 月 20 日下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松江院区心内科起搏电生理团队为一名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植入「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参数良好,此次手术是上海西南地区首次开展

4 月 20 日下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松江院区心内科起搏电生理团队为一名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植入「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参数良好,此次手术是上海西南地区首次开展 S-ICD 疗法。术中采用的「二切口技术」,在沪上医院中亦属首批开展。

此次接受手术的韩先生今年 55 岁,数年前突发心梗且罹患室壁瘤。近期,韩先生又突发速室早搏,已符合心律转复除颤器一类适应症及一级预防。

由于患者心尖部有室壁瘤,传统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电极有可能导致心脏穿孔。鉴于此,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执行主任(南)汪芳建议植入「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

据介绍,S-ICD 无需经过血管通路进入心脏,仅通过皮下植入,避免传统 ICD 导线故障风险,可减少静脉通路并发症,且伤口位于腋下部位,更加隐蔽,不影响外观。辅以能够接受 1.5T 核磁全身扫描的 A209 除颤器和 3501 除颤导线,使患者日后能启动起搏器检查模式,接受 MRI 检查。

为确保手术安全,术前,专家团队应用术前应用自动筛查工具(AST)对患者进行了体表心电图筛查,结果显示符合植入前筛查标准,可以植入 S-ICD。

手术当日,汪芳教授率心内科(南)起搏电生理团队孟伟栋、刘晓强、李伟峰为患者实施除颤器植入。手术在全麻条件下进行。手术团队在患者左腋、胸骨柄右缘和胸骨柄上缘分别切开 3 个切口,在左腋、胸骨柄右缘切口之间建立「隧道」,于皮下引导并固定除颤电极。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完成上海西南地区首例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术(S-ICD)

再用导引针导引除颤电极至胸骨柄上缘切口位置,固定电极头端,连接、固定脉冲发生器。手术圆满成功,耗时约 1 小时,手术患者被送至 CICU 进一步康复。

汪芳教授告诉记者,心源性猝死是我国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绝大多数由室颤引起,及时有效地除颤,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关键。

S-ICD 能够提供与经静脉 ICD 相同的预防心脏骤停的治疗,其系统只植入于皮下,不直接接触心脏和血管,能够彻底杜绝可能的血管损伤、减少潜在的系统感染风险,保留静脉通路,避免经静脉导线植入或拔除的相关并发症,为心脏性猝死的高危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声明:本内容仅代表文章来源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