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9 月 22 日晚,经过 9 个半小时的爱心传递,来自上海一名民警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抵达位于广东省的高博医疗集团南方春富(儿童)血液病研究院,经核对无误后,输注入 2 岁的白血病患儿小周
2020 年 9 月 22 日晚,经过 9 个半小时的爱心传递,来自上海一名民警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抵达位于广东省的高博医疗集团南方春富(儿童)血液病研究院,经核对无误后,输注入 2 岁的白血病患儿小周体内。
跟造血干细胞一起抵达研究院的是一封署名「上海公安叔叔」的信和穿着公安制服的吉祥物小熊:「在这样渺茫的概率中终于有了配型成功的个体,小朋友你是幸运的,叔叔是自豪的。」 拿着这封信时,小周妈妈读得几度哽咽。
这名捐献者是上海一名公安干警,他对记者说,自己念高中时就签下了捐献志愿书,时隔 7 年后终于接到了中华骨髓库的来电,「希望孩子从小就记得有一名遥远的警察蜀黍在保护着她!」他也是该公安分局第 1 例、今年上海成功配对的第 23 例非亲缘干细胞捐献者。
小周出生不到半岁,就被确诊为幼年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uvenile myelomonocytic leukemia,JMML),这是一种婴幼儿罕见病,因为凶险、预后较差,被称为「儿童白血病之王」。经病友介绍李春富教授、彭智勇医生团队治疗该病有较丰富经验,2019 年 10 月,小周妈妈带着小周来到南方春富(儿童)血液病研究院求诊。
小周妈妈(右一)与彭智勇医生(右二)、取髓工作人员(左一)等合影
据李春富教授团队主治医生彭智勇介绍,JMML 对化疗效果差,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唯一可被证实可能治愈的根治方法,但移植后复发率较高,复发仍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此前,李教授和彭医生团队设计的去甲基化药物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方案将 JMML 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总生存率达到 90% 以上,不仅在美国血液学年会(ASH)等国际学术会上得到报道,更是在 JMML 患者群中得到良好口碑。
抱着对医生的信任,小周一家一边积极地治疗,一边在骨髓库寻找捐献者,没想到这一等就是近 1 年,在医生团队治疗控制下,病情幸好暂未进展,让小周等到了配型成功的好消息。
小周妈妈接受媒体采访
刚刚过去的 9 月 19 日是第六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来自中华骨髓库的数据显示:今年 1-8 月,中华骨髓库捐献 799 例,申请配型检索人数 7377 人,还有大量找不到合适配型的患者,平均等待时间从 3 个月到数年不等。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患儿小周是幸运的,警察叔叔为她提供的非亲缘全相合的造血干细胞,是万分之一乃至十万分之一的概率。她也成为研究院成立以来,第 363 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截至 9 月,有超过 40 名无关供者为研究院的小患者提供造血干细胞,给了他们新生的希望,研究院骨髓库信息检索员每月处理检索对接等工作邮件接近 1200 封。
这样的暖心故事,在研究院还有很多:
今年 9 月 8 日,在雷雨天气飞往广深航班全线延误的背景下,中国南方航空为研究院取髓工作人员一路开绿色通道,保证干细胞及时送抵研究院,于当天成功输注给罹患 JMML 的 9 岁女孩小琴;
2019 年 1 月 4 日,一场 34 小时跨越海峡 2000 多公里的生命救助接力赛开启,在研究院、东莞台心医院、台湾慈济骨髓库、两岸慈济志工等多方紧密协作、甚至警察也出动一路护送,三份来自海峡对岸的干细胞成功抵达研究院。目前三个孩子均已回到正常生活。
「目前造血干细胞捐献主要采集自外周血,而非很多人所说的『抽骨髓』,过程和捐献血小板类似,整体上是安全的。」彭智勇医生呼吁,「生命高于一切,拯救一个孩子的生命,就是拯救了一个未来和更多可能,医生会尽己所能,也希望社会大众能一起行动起来,加入志愿捐献的行列,为更多孩子点亮生命的希望。」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