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7-08
原创

京医科普:夏季已至,蜱虫叮咬不可大意

作者:成都京东方医院儿科:黄凤明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夏季是蜱虫危害高峰期,郊外旅游应注意预防。一旦被蜱虫叮咬,其头部极易深深钻入皮肤,引起局部感染,可能会导致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蜱传疾病,严重者还可能引起死亡。

一个小小的虫子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吗?那什么是蜱虫呢?如何防范被叮咬,叮咬后又如何处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蜱虫是什么?

蜱虫又称壁虱,属于蛛形纲,蜱螨目,分布广泛。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体表较硬,背部和腹部有质板的硬蜱,一类是躯体较软,无质板的软蜱。蜱虫,别名又称壁虱、扁虱、狗豆子、草爬子,是一种寄生性的节肢动物,生活在草丛、灌木丛以及动物体表,虫虽小,危害却很大,它可携带多种病原,常通过叮咬吸血传播多种疾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蜱媒回归热、莱姆病、细菌性疾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近年来时有发生,病死率可达 10%。

寻找宿主

蜱虫通过感知人的体温及二氧化碳及体味来定位宿主,喜欢找人或动物的隐蔽部位,主要是在皮肤较薄、不太容易被骚动的部位。比如:人的颈部、耳后、肚脐、脚趾缝、腿部这些部位对于动物,也主要集中在叮咬耳朵、颈部、四肢的股内侧、尾巴和肛周围这些柔软部位吸血。


蜱虫是怎么咬人的?

蜱虫嗅觉敏税,对汗液、二氧化碳很敏感,与宿主距离 15m 时就会感知到。蜱虫通过口器刺入皮肤吸取血液,吸血时间的长短和蜱虫的种类有关,有的蜱虫可在体表停留一到数天不等。

附着与吸血

蜱虫一旦找到宿主后将抓牢后咬破皮肤,将口器插入皮肤,口器上有倒刺也有带麻醉剂的唾液,动物和人就无法感觉到它的存在,接下来就是缓慢的吸血,蜱虫没吸血时是扁形的,吸血后就变得滚圆,吸血后的体积可变大十几倍甚至上百倍,是当之无愧的贪婪吸血者。

传播疾病

蜱虫叮咬可能导致局部皮肤损害,如红斑、瘀点、结节和溃疡。典型伤口表现为带有红斑的小硬块,并且周围会有红肿。一些人对蜱虫的唾液过敏,可能引发皮肤瘙痒、发疹、呼吸困难和过敏性休克等过敏反应。

蜱虫可以传播多种疾病,包括莱姆病、科罗拉多蜱热、蜱传回归热、蜱媒脑炎、犬黄疸病和新布尼亚病毒等。这些蜱媒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症状各不相同,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心脏、关节和其他器官系统,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如何鉴别自己被咬了

观察法:

●黑点:蜱虫用前肢和口器咬皮肤,同时叮入真皮及皮下组织,露出黑色的尾部在皮肤外面,可以直接观察到皮肤上的蜱虫。

●症状:皮肤表面硬、不柔软、红肿等,这是因为蜱虫咬噬皮肤和吞噬血液,导致皮肤细胞受到伤害。

●系统性症状:包括关节疼痛、发热、淋巴结肿大、疲劳等,这是蜱虫通过口器使螺旋体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后造成的损害。

放大镜检查法:

如用肉眼观察,不能鉴别是否被蜱虫叮咬,可以及时到医院检查确诊,用放大镜观察皮肤上是否有虫体,容易确定是否被蜱虫叮咬。

时间推算:

被蜱虫咬后三个星期内,没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系统性症状,可以确定没有被传染。因为蜱虫咬伤导致的传染病一般在三个星期内发病。

如何防护被蜱虫叮咬

野外活动时,可在衣服上喷洒驱蜱药物。

●外出活动时,穿浅色宽松光滑的长衣及长裤,束紧袖口、领口及裤脚,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不要穿凉鞋,戴防护帽,预防蜱虫叮咬。

●外出携带宠物时,特别是在草坪或郊外等地遛狗时要注意宠物身上是否有蜱虫。一旦发现要及时对宠物进行清洁,避免把蜱虫带回家。

●蜱虫常会附着在人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以及脚踝下方等部位,野外游玩回家后要及时检查身体或衣服上是否有蜱虫附着。

需要了解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蜱虫都会传播疾病,只有母蜱虫会吸食宿主的血液进而传播疾病,而公蜱虫一般只会附着在身体上,不会吸食血液,也不会传染疾病。

被蜱虫叮咬后怎么办?

治疗原则

如果判断为被蜱虫咬伤,最好不要自行去除,应立即前往医院,尽快取出并迅速评估病情,尽早识别过敏性休克和蜱瘫痪,积极进行抗过敏、抗休克对症治疗,同时注意外伤后破伤风的预防。

咬伤局部处理

●如发现蜱虫叮咬,不要用力撕拉。蜱虫在叮咬时,会将头部扎进皮肤。如果用力硬拽,容易将蜱虫头部残留在人体内,增加感染风险。

●可在伤口周围用盐酸利多卡因、酒精、碘酒作局部封闭,麻醉蜱虫,将镊子贴近皮肤,夹住其头部,慢慢向上提起并及时对伤口进行消毒。在不具备麻醉条件时,可用平头镊子紧贴皮肤夹住蜱虫拉起,当皮肤出现张力时左右晃动缓慢拔出。

●如蜱虫的口器已经残留在皮肤内,则应行手术取出。

●持续观察,如若出现发热、头痛、皮瘆、红斑或其他不适症状,怀疑自己感染,一定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有蜱虫叮咬史。局部发生细菌感染的,应当给予必要的抗感染治疗。

参考文献:

【1】李宛青, 韩联合. 蜱虫简介 [J]. 生物学教学,2011,36(3):69-70. DOI:10.3969/j.issn.1004-7549.2011.03.039.

【2】金剑. 蜱虫, 夏季里的危险小昆虫 [J]. 江苏卫生保健,2019(6):23.

【3】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7,26(7):637-640.

杜恒. 蜱虫叮咬的应急措施及防治 [J].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2018,7(2):10-11.DOI:10.3969/j.issn.2095-3496.2018.02.00

【4】王谦. 蜱虫的致病原因与预防措施 [J]. 中外医药研究,2022,1(8):166-168.

【5】李雨卓, 郭文洁. 蜱虫的诊断及防治 [J]. 养殖与饲料,2021,20(2):98-99. DOI:10.3969/j.issn.1671-427X.2021.02.047.

【6】蜱虫咬伤怎么处理?[J]. 养生保健指南,2016(49): 前插 1.

引证文献:

【1】杨子君. 蜱虫病毒群落解析及新发病毒遗传特征研究 [D]. 江苏: 江苏大学,2022.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