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7-03
原创

孩子不就是「感冒」了,怎么变成了「分泌性中耳炎」?

湖南妇女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周卓予医师在日常接诊中总是会听见家长问:「不就是感冒了,怎么就是分泌性中耳炎啦?」

当感冒或其他因素阻塞了咽鼓管,中耳的空气逐渐被吸收,导致压力失衡;这种负压状态不仅让耳朵感到沉闷,还可能引发积液,易催生「分泌性中耳炎」。

家长们可能感到困惑,为什么一个看似普通的感冒会与分泌性中耳炎有关。下面,我们一起学习周医师分享的「分泌性中耳炎」科普知识: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其特点主要包括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

孩子不就是「感冒」了,怎么变成了「分泌性中耳炎」?
周卓予

一、定义与特征

分泌性中耳炎,又称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等,是耳鼻喉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它主要以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且鼓膜完整。该疾病在儿童中更为常见。

二、病因

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因是咽鼓管阻塞,这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但不限于:

1. 机械性阻塞:如腺样体肥大、鼻咽癌、鼻咽纤维血管瘤等鼻咽部占位性病变,鼻腔和鼻窦疾病(如慢性鼻窦炎、巨大鼻息肉等),以及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2. 功能性通气功能障碍:常见于小儿,因为他们的咽鼓管肌肉薄弱,收缩无力,软骨发育不够成熟,容易发生塌陷。此外,细菌病毒感染、放射性损伤、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不良等也可能导致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从而致咽鼓管开放阻力加大。

三、症状 

1. 耳痛:在起病时可能出现,小儿常在夜间发作,哭闹不已,但一般持续 1-2 天后耳痛即消失。成人耳痛大多较轻或不明显。 

2. 听力下降:这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一个主要症状,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前大多有感冒史,听力逐渐下降,伴自听增强。当头位变动时,听力可暂时改善。

3. 耳内闭塞感:这是成人患者的常见主诉之一,按捺耳屏后该症状可暂时减轻。

4. 耳鸣:部分患者有耳鸣,多为间歇性。

孩子不就是「感冒」了,怎么变成了「分泌性中耳炎」?
图 1-图 2 为急性中耳炎并感染;图 3 为分泌性中耳炎并积液

四、治疗

1.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局部清洁可使用 3% 过氧化氢或生理盐水。也可采用中药进行调节。

2. 饮食治疗:使用特定的饮食处方进行饮食调理,有助于控制炎症。

3. 生活调理:注意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及时清除耳内脓液,正确使用滴耳药。

五、预防措施

1. 保持鼻腔通畅

保持鼻腔通畅是预防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措施之一。鼻腔的通畅有助于维持中耳的正常压力,防止中耳积液。可以通过定期清洗鼻腔、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按摩鼻部穴位等方法来保持鼻腔的通畅。

2. 预防感冒

感冒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见原因之一。预防感冒的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病原体,多锻炼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等。一旦出现感冒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3. 避免过度擤鼻

过度擤鼻可能会增加中耳的压力,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因此,在擤鼻时,应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也不要同时捏住两侧鼻孔擤鼻,应交替擤鼻。

4. 避免长时间飞行

长时间飞行时,机舱内的气压变化可能会对中耳造成压力,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

▲本文源自湖南妇女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周卓予医师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