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6-28
原创

常州二院急诊医学中心:院前院内做「加法」 医疗急救再提速

如果说医院是生与死较量的战场,那么急诊科就是这个战场的最前哨。为提升医疗急救服务能力和效率,今年五月份,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成立急诊医学中心,多措并举着力提升急危重症救治和院前急救能力,推动急诊急救水平再上新台阶。

院前诊疗提速,让抢救更及时高效

「高速公路遭遇连环车祸,目前已有七人受伤……」。近日,一场高速公路车祸创伤救治应急演练正在二院急诊抢救大厅进行。随着「伤员」陆续抵达,预检分诊护士根据病情轻重进行分类分流至各个抢救单元,各抢救单元的成员以最快速度进行相应救治。应急演练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医护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治能力。

今年以来,常州二院着力提升院前医疗急救能力,一方面与 120 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加大院前医疗急救车辆和人员配置力度,将救治关口前移。当 120 救护车赶到现场,跟车医护人员随即便对患者实施分类救治,对非重症患者进行清创、包扎及夹板外固定等处置;对重症患者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进行液体复苏等抢救治疗,同时启动院内急诊急救绿色通道,相应科室做好危重患者抢救准备。「院前急救,是抢救生命的黄金时段,我们实行『上车即入院』的理念,竭力缩短患者急救等待时间,不断提高抢救成功率。」常州二院 120 院前急救负责人吴昊说。

常州二院急诊医学中心:院前院内做「加法」 医疗急救再提速

下一步,医院将在嘉泽 120 急救分站打造最前沿最灵敏的「急救哨点」,延伸急救链条,打通院前急救「最后一公里」,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更加宝贵的时间和机会。

多学科接力,畅通急救「微循环」

作为医院危急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之一,急诊医学中心就诊的病人往往发病急、病情重、情况危。「非常感谢急诊科救治,帮我捡回了一条命。」想到前几日发生的一幕,李某及家属至今仍心有余悸。

83 岁的李某患脑梗死、慢阻肺多年,近日由于呼吸不畅到呼吸科门诊就诊,监测血氧饱和度仅为 40%,被送到急诊抢救大厅时突然出现心脏骤停。抢救大厅负责人、麻醉医学主任医师刘平立即施救,精准快速完成动静脉穿刺、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邀请呼吸科、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进行多学科急会诊,全力展开救治,成功挽回李某生命。

李某的成功救治离不了刘平及时有效地维持生命体征,为后续抢救建立基础。麻醉科医师不仅仅是手术室里的「镇痛专家」,还掌握着心肺复苏、气道管理、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急救技术。为了强化急救能力,急诊医学中心充实了麻醉医学的力量,缩短后续救治的准备时间。

常州二院急诊医学中心:院前院内做「加法」 医疗急救再提速

医院始终把急诊急救能力建设、临床服务建设作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多学科协作无缝衔接、高效配合,屡次在患者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开启绿色通道,搭建生命桥梁,使越来越多的急危重症患者得到一体化、全方位、高效率地救治。

打造急诊重症,一体化救治模式

「以往,因为学科细分、科室之间信息不畅,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衔接不及时,容易产生病人等医生的情况而错失最佳抢救时机。」常州二院急诊医学中心主任陈卓友介绍,中心从资源整合、机制重塑两方面力推急诊重症一体化运行模式,形成有利于最大化提高抢救效率的机制。

常州二院急诊医学中心:院前院内做「加法」 医疗急救再提速

5 月份以来,急诊医学中心抢救大厅值班医师实行双班制,专业人员随时待命,强化院前与院内、急诊与专科之间衔接互通,变病人等医生为医生等病人,「上车即入院」让危急重症病人交接更加快速、有序、及时,畅通急诊、危重症病人转诊救治「绿色通道」,形成区域内从接诊到入院抢救时长控制在 30 分钟内的新型急救圈,打造常州南部实力最强的急危重症一体化救治中心。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