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6-07
原创

宝宝胎中被「偷血」!「元凶」竟是妈妈……医生:快剖宫产!

十月怀胎是一趟艰难的旅程,而胎动是宝宝给母亲的,第一份「精神补给」,妈妈可以通过胎动,来监测宝宝在宫内的状态,所以数胎动,对每个孕妈来说至关重要。

怀孕以来,孕妈小田(化名)每天都会认真记录宝宝的胎动次数。

可是近两天,小田明显感觉到宝宝的胎动次数有所减少,胎动的力度也减弱了。

虽然以前也出现过一次这种情况,但在隔天就恢复了,这次连续两天胎动都有异常,担心的小田第三天一早就来到了南方科技大学医院产科门诊就诊。

01 产检后,医生不让回家

「从前天开始就没怎么动了。」

小田的主诉引起了产科医生的重视,医生立刻为小田安排绑了胎心监护。

胎心监护结果显示胎心基线平直,微小变异,无明显加速。

「有可能是胎儿窘迫,需要马上住院!」医生的话让小田的心悬了起来。

一到达病房,小田就被接进了检查室,绑上胎心监护,开始接受吸氧、抽血、开通静脉通路、补液等宫内复苏治疗。

治疗同时,医生看到今日的胎心监测确实明显比之前的胎心监测差,于是又给小田安排了胎儿超声、胎儿大脑中动脉的超声检查。

可在宫内复苏治疗后,小田的胎心监测仍然无反应,并且后期的胎心监测图越来越接近正弦波。

宝宝胎中被「偷血」!「元凶」竟是妈妈……医生:快剖宫产!
胎心监测图近似正弦波

经验丰富的产科主任李景平看到这种情况,立刻向小田及其家属建议:「必须马上剖宫产尽快终止妊娠!这很可能是胎母输血综合征。」

小田和丈夫一下子懵了,怎么今天来做个检查,突然就要剖宫产了呢?只是胎动减少了 2 天,情况有这么严重吗?

此时小田才孕 34+周,离预产期还有一个多月,医生的这个建议让他们没办法接受。

02 这种病会把宝宝的血「偷」给妈妈

产科医生之所以会让小田马上终止妊娠,原因与胎心监测图的正弦波形有关。

正弦波的临床意义

正弦波形是一种有特殊意义的电子胎心监护图像,具体是指胎心率基线 110~160 次/min,胎心率基线呈现平滑的类似正弦波样摆动,频率固定,摆动频率 3~5 次/分,变异振幅 5~15 次/分钟,持续 ≥ 20 分钟。

正弦波形有着非常特殊的临床意义,往往预示胎儿已存在严重缺氧,常见于胎儿重度贫血、胎母输血的病例,需要特别引起重视。

正弦波出现的原因主要是胎儿缺氧、贫血等,此时应尽快改善胎儿缺氧状态,如短期内无阴道分娩可能,应尽快剖宫产终止妊娠。

什么是胎母输血综合征?

我们都知道,胎儿在妈妈的子宫里,全靠吸收妈妈的营养来发育。

可是这个病却会让胎儿的血倒输回妈妈体内,导致胎儿贫血、缺氧、水肿,严重的还会导致胎儿死亡。

03 致命时刻,多学科联合抢救「白雪宝宝」

时间紧急,产科医护人员一边进行急诊剖宫产的术前准备,一边告知小田和其丈夫胎儿病情的严重性,目前的危险性及手术的急迫性。

经过沟通和解释,小田终于同意了手术。

产科医护团队立马将小田送至手术室,并通知新生儿科医生到手术室,一场多学科联合抢救迅速展开。

手术室内,台上医护人员配合默契迅速开展手术;新生儿科抢救小组和助产士为抢救宝宝严阵以待,每一步抢救都环环相扣。

剖宫产手术过程非常顺利,但令人揪心的是,宝宝出生后皮肤苍白如纸,没有一丝血色,就像是「白雪娃娃」。

为了让宝宝得到更多血液,医生为其断脐之前在脐带上从胎盘端向胎儿端挤压了两三次,其后马上将宝宝送去紧急输血。

这个宝宝出生体重仅 1900 g,血红蛋白仅 57 g/L(正常新生儿血红蛋白约 150-220 g/L)。

这说明宝宝因为将大量的血输给了母亲,一出生就是极度贫血的状态。

宝宝在新生儿科经过两次输血治疗后,皮肤逐渐转为红润,病情逐渐平稳。

在南方科技大学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 10 天后,「白雪宝宝」各项指标达到正常,已顺利出院。

宝宝胎中被「偷血」!「元凶」竟是妈妈……医生:快剖宫产!

小田及其家属为医护人员点赞

起病隐匿,易漏诊

孕妈妈要注意这些问题

产科主任李景平介绍,胎母输血综合征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疾病,发病非常隐匿,由于早期缺乏特异性,不易做出临床诊断。

一旦发生大量胎母输血,容易导致胎儿宫内窘迫、胎儿贫血进而导致胎儿死亡,严重威胁到母婴的生命安全。

1 胎母输血综合征的病因

此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考虑和胎盘屏障损伤有关。

胎盘屏障由绒毛毛细血管壁、绒毛间质、绒毛滋养细胞层组成。当胎盘屏障破损时,胎儿血液可通过压力差流向绒毛间隙,最终进入母体血液。

胎母输血的危险因素:

①母体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次分娩、母体创伤、吸烟、自身免疫性疾病。

②胎儿附属物因素:胎盘早剥、绒毛膜血管瘤、胎盘植入、前置血管。

③医源性因素:外倒转术、脐血穿刺术、羊水穿刺术。

④胎儿因素:胎儿发育异常、双胎妊娠。

2 胎母输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胎母输血综合征通常发生在晚孕期或分娩时,大部分绒毛损伤原因并不明确,胎儿的失血,失血速度和失血量决定了它的临床表现。

胎儿期表现

自觉症状:胎动减少或消失。

新生儿期表现

(1)常见贫血,苍白,反应低下。

(2)可伴随多脏器功能损伤表现:心力衰竭,休克,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血管周围囊肿,脑梗死等),呼吸迫切,持续性血管肺循环,水肿,肝脾肿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肺出血,心脏扩大和肾功能衰竭等。

母体表现

(1)当胎儿有急性严重失血时,母体可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恶心、呕吐、发热和寒战等,数小时后上述症状可自行恢复。

(2)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降低。如母亲与胎儿 Rh 血型不合,可影响再次妊娠,导致发生溶血性贫血,水肿,黄疸等。

产科医生提醒孕妈们,由于胎母输血综合征病情危重,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孕妈们一定要定期产检,重视胎动,特别是有高危因素的孕妇,一旦发现胎动异常需及时就诊,不容耽误。

如何数胎动?

每天在早、中、晚饭后各数 1 次胎动,每次数 1 小时,再把这 3 次胎动的次数 x4,就得出了 12 小时的胎动总数。

如 12 小时胎动总数<30 次,或者每小时胎动计数<3 次,或胎动数比平时减少 50%、胎动幅度明显减弱、胎动频繁之后忽然减少均提示胎动异常,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