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6-07
原创

宝宝总爱生病?可能是食物蛋白过敏!

家中的宝宝一会儿吐奶拉肚子,一会儿出皮疹、揉鼻子揉眼睛;过段时间又出现发热、咳嗽、鼻塞流涕,且脾气大、怕生人粘人、坐不住;吃的少、贫血、长不高,隔天岔五跑医院打针用药,没少让家人操心。

殊不知家中有常生病的宝宝,家人们要警惕有可能是食物蛋白过敏。

除了儿科,宝宝还可以看这些专科

消化科:反流、呕吐、腹泻、便秘、便血

皮肤科:湿疹、红斑、风团、血管性水肿

呼吸科:咳嗽、流涕、发热、喘息

儿童保健科:易怒、多动、怕生、吃得少、长不高

年龄越小,食物过敏发生率越高

1 岁内宝宝的食物离不开奶,对于不能纯母乳的宝宝,牛奶是宝宝常见的第一种过敏原,其次鸡蛋、花生、鱼虾、麦类、豆类,坚果也是常见的食物过敏源。

牛奶蛋白过敏可致全身多系统症状

大部分 CMPA(牛奶蛋白过敏)婴幼儿在生后 1 个月内即出现症状,且常在生后第1周就出现,新生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突出的特点是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极易误诊从而延误治疗,影响生长发育。

食物过敏可导致宝宝机体系统损伤,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主要症状包括:

皮肤症状 (50-70%):荨麻疹、皮肤红斑、湿疹、风团/血管性水肿。

胃肠道症状(50-60%):呕吐、腹泻、粘液便/血便、便秘等。

呼吸系统症状(20-30%): 鼻塞、鼻部瘙痒、咳嗽、呼吸急促/喘息。

其他症状: 拒食、生长发育迟缓、全身性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等.

牛奶蛋白过敏的发病机制

CMPA 的临床表现与过敏反应类型密切相关,牛奶蛋白可引起 3 种过敏类型,包括 IgE、非 IgE 介导及混合介导。

婴幼儿肠道粘膜屏障发育不完善或受损,易使机体致敏,其中包括:生物屏障、化学屏障、机械屏障、免疫屏障。此外家族遗传、环境因素等也是过敏的影响因素。

过敏性疾病一生相伴

食物过敏通常是过敏历程的第一步,早期食物过敏可能与幼儿、儿童期、成年后的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疾病有关。

过敏一旦启动需要尽早治疗,特应性皮炎和胃肠道症状是婴儿早期过敏性症状,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眼结膜炎等则是儿童后期的主要问题。

1 岁龄以上食物过敏患儿管理难度更大

国内报道0~3岁婴幼儿 CMPA 发生率为0.83%-3.5%,仅约 50%CMPA 患儿可在 1 岁龄时形成耐受,1 岁以上儿童仍可能存在食物过敏,如未及时明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可导致患儿营养不良,甚至生长发育迟缓。

随着年龄的增长,饮食进一步多样化,相较于 1 岁龄以前,可能暴露的食物过敏原也变得更为复杂,这使得食物过敏患儿的临床管理难度进一步增大。

不同年龄阶段诱发食物过敏的食物及占比

<1 岁1-2 岁2-3 岁4-6 岁

鸡蛋

57.6%

鸡蛋 
39.1%
鱼 
20.3%
水果 
16.5%

牛奶

24.3%

鱼 
12.9%
鸡蛋 
13.9%
鸡蛋 
15.6%

小麦

12.7%

牛奶 
10.1%
花生 
11.6%
花生 
11%

花生 
7.9%
坚果 
11%
荞麦 
9.2%

食物存在交叉过敏风险,回避单一食物过敏原可能不够,同类食物和不同类食物均有交叉过敏反应(比如羊奶与牛奶交叉过敏发生风险>90%;螃蟹/虾与甲壳类海鲜交叉过敏发生风险>70% 等 [6])。因此,婴儿发生食物过敏时,单一食物替代也不是绝对安全的。

如何科学预防和管理食物过敏?

预防食物过敏是婴儿过敏预防的首要环节。一旦出现食物过敏相关疾病,需要及早识别诊断,系统治疗,采取预防及干预措施,避免影响宝宝的营养和生长发育。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